金壳怀表、“红十字”马灯、收条和回信…… 文物再现南昌起义风云岁月

95年前的8月1日,南昌城头的一声枪响划破沉沉夜空,宣告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从此诞生。95年来,起义战士浴血奋战的形象在立体的时空场景中渐渐定格,最终凝结成铿锵岁月中的永恒记忆。在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以下简称“八一馆”),一件件斑驳沧桑的文物,记录了革命先烈的战斗足迹和可歌可泣的信仰故事。

▲“红十字”马灯

金壳怀表:“第一枪”的计时器

八一馆里,陈列着一块瑞士制造的金壳怀表。这块怀表是贺龙购买于北伐战争时期的,因走时准确,外观漂亮,所以贺龙十分爱惜。1927年8月1日,贺龙担任南昌起义总指挥时,用的就是这块怀表。

南昌起义最早定在1927年7月28日晚,但由于部队准备不足,起义时间推迟了两天,改在7月30日晚举行,后又改在8月1日凌晨4时举行。作为起义总指挥,贺龙始终把怀表拿在手里,将时间调整到最准确的位置,等待着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

起义时间进行第三次改变,是由于叛徒告密而提前两小时。8月1日凌晨2时,贺龙借着灯光,看到怀表的时间准确无误,大声下达起义命令。随着3声信号枪响,起义军向国民党反动派发起猛攻。经过浴血奋战,天亮时,起义军占领了全城。

尽管南昌起义的时间一波三折,但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密领导下,起义取得了胜利。贺龙的这块怀表,是“第一枪”的计时器,也是八一南昌起义这一伟大历史事件的见证者。

“红十字”马灯:照亮战士的前进方向

1959年,在八一馆建成开放之初,绘有红十字的马灯被征集入馆。如今,这盏有些年头的灯具依然摆放在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的展柜里,透过它陈旧的玻璃外罩、鲜红的十字标志、锈迹斑斑的铁架,依然能够看到它曾在1927年8月1日的凌晨为一群年轻战士点燃胜利曙光。

南昌起义爆发在1927年8月1日凌晨2时,如何保证夜间作战的时候能够准确辨别敌我?马灯上的红十字又是谁画的呢?

1927年春夏之交,当蒋介石、汪精卫集团将屠刀砍向共产党人,革命陷入最低潮最黑暗的时候,一群来自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何香凝妇女训练班的十七八岁花季少女为了心中的理想,义无反顾地集结南昌,投身到革命的洪流当中,成为人民军队的第一批女兵。南昌起义打响前夕,为了方便战士们在夜间战斗时分辨谁是敌人谁是自己人,她们在一盏盏马灯的玻璃外罩上画上了一个个红十字。

马灯代表着光明和希望,在黑暗中,照亮了南昌起义前进的道路;马灯代表方向和力量,在危难时,点燃武装斗争的星星之火;马灯代表信仰和传承,在逆境中,指引我们战胜艰难险阻。

收条和回信:饱含着浓厚的军民情谊

八一馆内还有这样两件文物,真实地记录了人民军队从诞生之日起就得到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的历史。

“今收到贵会慰劳革命将士捐款壹万元正。此致,江西民众慰劳前敌革命将士委员会……”这是一张收条。

“昨日收存贵会转来之慰劳捐款,已由本会黄道、罗石冰两常委分别送交十一军与二十军两政治部主任领收……”这是一封回信。

在八一馆的玻璃展柜内,陈列着国家一级文物——两张泛黄的传统红色竖行“八行笺”,这是当年江西民众为起义军将士捐款的见证。

南昌起义时,慰劳前敌革命将士委员会的负责人之一是朱大桢,他是当时国民党左派人士。蒋介石、汪精卫先后背叛革命,让朱大桢认清了国民党的本质。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动南昌起义取得胜利,让朱大桢看到了民族的希望。

1927年8月3日,朱大桢将募集到的一万银元送到国民党江西省党部——这时的江西省党部是以共产党员为核心的国共合作组织。中共江西省委负责人之一罗石冰接受了这笔捐款,并当即为朱大桢开具了收条。

“一万银元是什么概念?”讲解员向记者以及其他参观者介绍,“当时一个家庭一个月的收入是3块银元,一万银元可以说是一大笔钱,这都是群众自发捐来的。”

次日,罗石冰又给朱大桢写了一封回信,告知他这笔捐款的详细去向。

“收条和回信饱含着浓厚的军民情谊,民拥军、军爱民的鱼水情自人民军队诞生的那天就开始传承。”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陈列保管科科长、副研究馆员刘小花告诉记者,“这两件文物鲜明地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人纪律严明、严谨细致、光明磊落、有始有终的工作作风。”

这笔钱对当时的起义军来说可谓雪中送炭。南昌各界群众所捐赠的一万银元有力地支援了起义军,帮助起义军扩充沿途补给,为起义军顺利南下作出了贡献。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