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疫情形势延宕反复,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更趋艰巨繁重。3月17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科学精准、动态清零,尽快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势头。”
当前,疫情仍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头号阻碍,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要深刻认识当前国内外疫情防控的复杂性、艰巨性、反复性,在疫情防控上下“绣花功夫”,以更加精细化的社区治理手段,推动疫情精准防控、动态清零,抓细抓实各项防疫工作。
做好社区精准防控,要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夯实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社区是疫情防控的关键着力点,是各方防疫力量的最终交汇点,只有加强党的领导,才能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社区基层治理优势,才能统筹各方力量实现“科学精准、动态清零”的防疫目标。因此,要明确赋予街道、社区党组织对一线防疫力量的调配管理权,充分发挥其熟悉域情的独特优势,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社区“吹哨”、各方“报道”工作机制,同时推行党组织领导下的重大事项共商共谋共解,切实凝聚各方智慧、形成最大合力。
做好社区精准防控,要始终坚持共建共治,打造人人参与的治理格局。在“静态管理”“封控管理”等特殊时刻,能否充分调动各方力量,是能否严格落实防疫措施、做实人性化管理的关键所在。一方面,要深入推进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通过兜实经费保障、畅通晋升渠道、健全培养机制等措施,构建社区工作者成长体系,增强岗位吸引力,打造一支素质优良、一专多能的社区队伍。另一方面,要探索通过“服务换积分、积分兑实物”等激励方式,广泛吸纳社会组织、社会企业、热心居民、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打造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辅助队伍,确保在关键时刻精准化防控举措有人管、能落地。
做好社区精准防控,要始终坚持科技赋能,构建智慧便捷的治理场景。实践充分证明,健康码、行程查询、智能门禁等技术的成熟运用,有效减轻了基层防疫负担、提升了防疫效率,但是面对核酸检测全员覆盖难、群众诉求及时反馈难等问题,科技赋能仍有很大的扩展空间。有条件的城市要依托“智慧城市”建设,全面健全居民数据库,“进户到人”收集完善基础数据,打破数据壁垒、加强交换共享,将信息获取端口下放至街道、社区,确保防疫措施精准到户到人。同时要探索健全居民诉求快速响应机制,推行“线上提诉求、线下即响应”,切实打通群众需求与政府供给之间“最后一米”,用治理精准提升社区温度。(王戊)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