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层书写青春芳华 11年坚守一线当好防汛抗旱“尖兵”

当前我省正值抗旱关键时期,基层抗旱工作面临着较大的压力。在各个基层水文站,工作人员冒着酷暑持续奔走在一线,加强旱情信息监测和评估。今年33岁的葛萃就是其中一员,作为进贤水文水资源监测大队的一名水文工作者,11年来她一直坚守岗位,把青春奉献给了自己热爱的水文事业。

从年头忙到年尾不停歇

“10厘米位置监测,20厘米位置监测,40厘米位置监测……”当前我省旱情比较严重,连日来,葛萃和同事们正忙着深入不同地段进行取土测墒,调查土壤墒情状况,助力农田水利管理、指导灌溉,为抗旱减灾提供科学的水文数据支撑。

“除了旱情比较忙,有汛情的时候也很忙。作为基层水文站职工,我们可以说是从年头忙到年尾。”昨日,葛萃告诉记者,不管是旱情还是汛情,他们都要在各个地段开展常态化水流沙监测,给出水文数据,配合当地防汛抗旱的各项工作。而在其他时间,他们则要做好各类设备的检修养护等,确保各项设备设施能够正常运行。此外,还要把各类汛情旱情资料进行汇总整编,装订成册,以备查阅。

凌晨跟随队伍抢测洪峰

回忆起这十多年来的水文工作,葛萃有着不少印象深刻的记忆。2012年3月,春寒料峭,受持续性降雨影响,当地河流水位迅猛上涨,葛萃说,由于水文站人手紧张,当时刚参加工作不久、正感着冒的她也在凌晨打着手电筒,跟队伍一起去抢测洪峰。

然而,岸边光线较暗,葛萃在上船时一只脚不慎踩空,没入了冰冷的河水中,她来不及更换鞋袜便继续投身工作任务。“没办法,我们的任务就是抢测洪峰,洪峰一旦过去了就是过去了,这个数据是很难补回来的。”葛萃回忆道,虽然当天回去后她的感冒又加重了,甚至不久后患上中耳炎,但她并不感到后悔,因为这就是她的工作。

“相较于十几年前的人力检测,水文站也在走向自动化、现代化。”葛萃向记者介绍道,以往测流采用的是最原始的方法,即用秒表掐着秒记录流速,如今在河流测流方向,水文站可以通过数据论证、比测一系列严谨的流程后,利用ADCP(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实现在线检测,水位、雨量、蒸发这些需要人工观测的项目,现在也可以通过一些先进仪器设备进行自动传感,在线传输数据。

坚守风口浪尖第一线

基层工作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辛苦,水文工作更是如此。作为水文站基层工作人员,11年间,葛萃已经数不清多少次扶起被洪水冲歪的水尺、多少次在洪峰爆发时去测流,面对时而宁静、时而怒号的江河,想到年幼的孩子,葛萃也曾产生过退缩的想法。

葛萃告诉记者,她每天晚上都会和孩子进行视频通话,平时每逢假期也是第一时间赶到孩子身边,“最开始孩子也不适应我繁忙的工作,但渐渐地也习惯了,现在孩子甚至会在幼儿园自豪地说‘妈妈去和洪水战斗啦’!”谈起孩子,葛萃倍感欣慰,她说,希望能用自己的行动为孩子树立一个榜样。

“作为一名党员,我应承担起肩上的责任,虽然基层工作任务充满艰辛,但总是要有人去干,咬咬牙困难还是能克服过去。”葛萃笑着说道。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