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江右时评:合力共建网上美好精神家园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加强网络文明建设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网络空间向上向好态势日益巩固,网络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网上美好精神家园的新风扑面而来。 弘扬时代新风,建设网络文明。28日下午,2022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在天津拉开帷幕。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业内大咖汇聚津城,带来一场关于新时代网络文明的思想盛宴。

网络文明是新形势下社会文明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网络强国的重要领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担当责任,网络平台、社会组织、广大网民等要发挥积极作用,共同推进文明办网、文明用网、文明上网,以时代新风塑造和净化网络空间,共建网上美好精神家园。建设一个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的网络空间,是广大网民的共同期待,只有各方面积极参与,广泛凝聚共识,画出最大同心圆,才能凝聚起网络文明共建共享的强大合力,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共建网络文明,党政部门重任在肩。网络是把“双刃剑”,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也存在一些不良现象,如网络谣言、网络诈骗、网络信息泄露、网络暴力等。弘扬新风正气,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打头阵,对网络乱象决不能放任不管,要及时制定完善有利于促进文明网络建设的法律法规、制度规范加以约束,深化网络生态治理,坚决筑牢网络安全防护网,让网络空间行为更加文明有序,让网络生态环境更加清朗。我们也看到,近年来网信部门加大网络整治力度,对各个领域集中展开深度治理,从2019年以来,累计清理违法和不良信息200多亿条,账号近14亿个,以积极作为有效维护了网络生态,网络空间正能量更加充沛,网络在社会风尚引领方面的功能愈发彰显。

共建网络文明,网络平台责无旁贷。在互联网红利下,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平台取得了大发展,收获了一大批粉丝拥趸。然而,我们也看到,不管是头部平台,还是一些垂直类细分平台APP,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管理方面的问题,比如肆意抓取个人敏感信息,用户管理不到位,低俗媚俗现象时有发生,给广大网民尤其是青少年造成较大影响。建设文明网络,网络平台承担着“引领者”的作用。在发展过程中,网络平台必须肩负起社会责任,正视包括数据安全、用户知情权、金融安全、用户人身权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数据鸿沟等在内的新问题,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科技创新为立身之本,以保障信息安全为己任,要知道,企业平台做得越大,社会责任、道德责任就必须越大,绝不能“唯利是图”而忘了“文明之本”。

共建网络文明,人人有责人人参与。当前,中国网民规模已突破10亿,网络空间已成为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民既是网络文明的参与者、建设者,也是网络文明的受益者。网民的自觉性越高,网络安全意识越强,那么网络文明的宽度、厚度和高度就越容易凸显出来。网络的魅力,在于打破地域,限制给网民带来方便快乐、促进交流,增强了网民认知能力,扩宽了人的视野,能够接触到各类文化,发展前景一片光明。但是有光的地方,必然有黑暗。有些人利用网络匿名性散播谣言、肆意诽谤;有些人利用网络服务实施侵权行为;甚至有些人通过网络有组织地损害国家安全,让网络文明面临巨大挑战。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传播正能量,旗帜鲜明地驳斥杂音噪音,倡导先进文化,对低俗、消极、违法的网络行为和网络现象及时有效地加以制止和约束,是网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广大网民只有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做网络文明的传播者,努力营造积极向上、和谐文明的网上氛围,助推网络文明建设,我们对美好网络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才能早一步实现。(本网评论员)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