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州这十年】文旅融合绘就“诗和远方”新画卷

春天漫游花海,夏天星空露营,秋天休闲采摘,冬天温泉康养……党的十八大以来,宜春市袁州区紧紧抓住建设区域性文化旅游中心、文化强区的战略机遇,尤其是2019年3月机构改革后,将原区文化局、广电局、旅发委等单位合并,袁州区文旅新局从小家汇集成大家庭,开启了袁州诗和远方的美好事业。

这十年,基层综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稳步推进。

383个点位建设,乡镇(街道)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室)实现全覆盖。稳步推进区文化馆、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其中,区文化馆喜获“国家一级馆”称号。组建袁河采茶戏剧团,助力濒危剧种的传承与推广。

这十年,文化惠民活动丰富多彩。

戏曲擂台赛、青少年演讲比赛、广场舞展演、袁州版画展……独具特色的文化活动精彩纷呈,深受群众喜爱。十年来,组织送戏下乡1400余场,共惠及群众120余万人次。同时,文艺创作精品层出不穷,选送袁河锣鼓戏《乌金记》参演“茶香中国”第二届全国采茶戏汇演,现代采茶戏《这点差不得》荣获华东六省一市小戏大赛三等奖,评话《夸夸宜春大变化》荣获全省传统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新词创作大赛“创新奖”,该作品同时荣获江西省第四届“赣鄱群星奖”入围奖。

这十年,文化遗产保护持续发力。

积极推动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利用。2018年分别上报公布省保4处,市保13处,公布县保单位5处,积极申报省级红色革命文物两批共23处。争取上级资金500多万元用于重点文物维修。近年来利用文物点进行研学的5处,累计服务2万余人次,打造袁州红色旅游圈。启动了全区文化资源普查工作。已完成旧遗址、古建筑之古民居等两部分(卷)近180页的文字和图片的收集归类,编辑完成《袁州版画精品集》。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省级项目10个、市级16个、县区级36个,该区荣获省级文化遗产传承基地、2021—2023年度“江西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袁州区版画之乡”。

这十年,旅游发展势头强劲。

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中国百佳深呼吸小城、中国候鸟旅居小城……袁州区顶着数个“国字号”文旅名头,旅游产业按下了发展“加速键”。《关于加快袁州区乡村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袁州区乡村旅游品牌创建奖励办法》《袁州区新农村建设助推民宿发展暂行办法》等文件一一出台,进一步夯实了该区文旅产业基石。2016年至2019年,该区旅游接待总人数、旅游总收入增长率保持15%以上的增速,其中,2017年增速高达32%,发展势头强劲,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

修筑旅游公路、游步道,开展整治村容村貌、改水改厕工作,设置路标50块、指示牌130块,新改建停车场22个,新改建旅游厕所85座。同时,每年举办“栀子花节”、“百合花节”、“春耕大典”、“春计文化旅游节”等各类精彩纷呈的节庆活动,打造“袁州乡村旅游年”特色品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特色活动蓬勃开展,吸引更多游客前来。

截至目前,该区成功创评2家国家3A级景区,13家省A级乡村旅游点,2家省工业旅游示范基地,5家“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5名“中国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2家省级森林康养基地。

这十年,文化触角向基层不断延伸。

围绕“书香袁州"建设在机关、街道、社区开展一系列的读书阅读活动,近10年来,共开展了上千场小型读书活动,360余场中大型读书及征文活动。近年来,袁州区重点以新建、改建和共享三种方式,在中心城区添设100个城市书角,致力于将袁州打造成一座没有围墙的图书馆,提升全区文化软实力。同时,文化触角延伸到基层,十年来共放映农村公益电影47400余场次,建设284个农家书屋,藏书累计达10余万册,累计更换图书54810册,累计阅读人数逾5000万人次。全面建成应急广播区一级总平台1个、乡镇(街道)二级分平台28个,行政村(社区)三级分平台342个,及时迅速高效传播时代之声。(张玉琦 徐徽)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