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部署一系列举措,为基层干部减负、为治理能力增效,整治文山会海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让党员干部的时间精力从赶场子开会转移到迈开腿调研。拥有27年基层工作经历的包军告诉记者,蹲在办公室是做不好服务工作的,很多流转在文件、电话里的纠纷,往往去一趟现场就可以高效办结。
基层是落实中央大政方针的主阵地,更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基层工作任务重,突发事情多,干部往往也是一人多岗、一岗多责。这些年来,党中央连续下力气减轻基层负担、整治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将基层减负工作落到实处,不仅为干部干事创业提供了保障,而且为群众民事实事解决争取了更多时间和空间,实现了干部群众“双加分”的良好局面。
基层减负能给干部干事创业加分。基层减负,减掉的负担更多来源于基层干部。干部想要大刀阔斧干事业,减掉身上文山会海、迎来送往等不该有的负担十分必要且重要。把该取消会议的取消,该合并会议的合并,把真正重要的、必要的会议高标准、高效率地开完,减轻基层干部会议“奔波”压力,从而有更多的时间走入群众、融入群众,有更多的精力抓落实、促发展,干部的工作效率想不高都难。
基层减负能为人民群众获得感加分。如果说基层减负的直接受益者是基层干部,那么间接受益者则是人民群众。因为基层干部一心一意抓落实时,人们群众是最终的受益者。多跑腿,走入田间地头去询问百姓需求、关心百姓冷暖,切实解决群众的问题;多调研,走入社区去解决群众纠纷,当好人民群众的“勤务员”。在基层减负的大背景下,各项民生工作将得到实质性推进,人民群众获得感自然会得到显著提升。
当然,要充分运用好基层减负这个加分项,还需要多方持续努力。各地要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基层减负政策,不能搞上面一套下面一套,要让基层干部真正甩开膀子。组织部门要制定更为客观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在干部考核晋升中更加注重实绩,杜绝以数据、图文、汇报等材料作为唯一评价标准。相关部门要畅通群众反映问题的通道,广泛宣传,建立监督机制,倒逼基层干部将更多精力放在为群众服务的工作上来。
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为基层减负,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只有持续做好基层减负加分项,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才能切实履行公仆责任,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杜萌)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