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市广丰区人民医院成功开展首例体外膜肺氧合技术

12月7日夜间,上饶市广丰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团队成功为一例极度危重患者实施体外膜肺氧合技术。

患者余某,56岁,因“胸痛伴恶心、呕吐1小时余”于12月6日23时58分入院,门诊拟“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心脏停博复苏成功”收入心内科住院。

13

患者入院后绕行CCU,心内科介入团队在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下行急诊冠脉造影及PCI术,造影结果提示:前降支中段闭塞,TIMI血流0级,近段边缘不规则,可见斑块。回旋支开口正常,近中段弥漫性病变,最重狭窄达90%。根据造影结果开通闭塞前降支,置入支架两枚。

14

介入术后患者呼吸、循环功能不稳定,经急诊科、心内科、重症医学科扩大会诊后,考虑病情危重,转入重症医学科进一步治疗。

入科后,患者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需大剂量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呼吸机参数较高,尿量偏少,生命危在旦夕。为稳定呼吸、循环功能,改善患者预后、减少心肌细胞进一步损害,医院危重症救护团队向家属建议行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家属签字同意后,火速联系江西省人民医院急危重症ECMO团队和医院重症医学科团队一起为该患者诊治。

15

科室上下医护人员齐上阵,15分钟预充完成,30分钟置管成功,从开始操作到上机整个过程不到40分钟。上机后患者血压稳定,氧合指数升高,呼吸机参数下调,尿量逐渐增多。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检测每一条管路,准备转运呼吸机和转运救护车,连夜转至江西省人民医院进行进一步救治。

据了解,ECMO(体外膜肺氧合)又称人工心肺机,其核心功能是膜肺和血泵,起着代替人工肺和人工心脏的作用,可对一些重症心肺功能衰竭患者进行长时间治疗支持,进而为下一步治疗争取宝贵的时间,在临床上优势较为明显,也是医院综合性救治能力的体现。

此次广丰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开展的首例V-A ECMO及带ECMO的院间转运,为区域内危重症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也极大提高了医院在危重病人抢救方面的水平。(周浩勇 文/图)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