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母细胞瘤——此肝癌非彼肝癌,预后天壤之别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能认为孩子患上“肝癌”的几率较小,时常忽视孩子身体与这方面相关的健康预警讯号。然而肝母细胞瘤俗称为“儿童肝癌”,在儿童常见的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中位居第一位,发病率较高。为了早发现早治疗,今天带大家了解肝母细胞瘤......

什么是肝母细胞瘤

1

肝母细胞瘤常被人俗称为“儿童肝癌”,为儿童常见恶性肿瘤排名第三位,但与“成人肝癌”相比,其预后极好,既往资料显示 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80%。江西省儿童医院普外科已治疗近百例肝母细胞瘤患儿,熟练掌握细针穿刺活检、介入、手术、化疗等方法,经过规范治疗,5年生存率高达95%以上,治愈率极高。

肝母细胞瘤 (hepatoblastoma, HB)是儿童期最常见的肝脏肿瘤,在儿童恶性实体肿瘤中约占0.8-2.0%,多见于婴幼儿,尤其是出生后1-2年内多发,3岁以下患者占了85-90%,男性患儿多见,成人偶见。

肝母细胞瘤的临床表现

通常前期可触摸到宝宝肚子上有巨大包块,后期会出现黄疸、腹水、发热、贫血、体重下降、呼吸困难等较严重表现。

诊断检查做到位

肝母细胞瘤“现原形”

初期诊断:腹部超声 血清甲胎蛋白(AFP)是肝母细胞瘤初期诊断的两大关键检查。腹部超声显示肝脏单发实质性包块,少数病例可为多发病灶,病灶边缘清晰,回声轻度增强。血清甲胎蛋白异常升高,甚至高达几十万。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进一步明确肿瘤位置及转移情况。

2

确诊:病理检查是确诊的金标准,我院采用的是无痛舒适化麻醉超声精准定位下肝脏肿瘤穿刺活检技术,整个过程约10分钟,患儿熟睡无痛,伤口仅1mm,即可确诊,相比传统手术活检创伤小、风险低、费用少。

打赢肝母细胞瘤“有方法”

新辅助化疗:与成人肝癌相比,90%肝母细胞瘤对化疗敏感,通常经过1-2疗程化疗,肿瘤可缩小一倍以上,甲胎蛋白呈数倍下降,经过4个疗程化疗后肿瘤坏死缩小明显,再进行手术,切除组织减少,肿瘤活性明显减低,术后肿瘤复发、肝功能损伤等并发症明显减少,再加上术后规范化疗,预后较好。

3

手术治疗:化疗后再进行手术,手术是治愈肝母细胞瘤的根本,肿瘤的完整切除是关键。

介入治疗:对于少数化疗不敏感、发生肝肿瘤破裂出血的患儿,介入治疗不仅可栓塞肿瘤供血动脉进行微创止血,还可以对肿瘤进行精准药物化疗,全身反应轻,起到双管齐下的作用。

预后随访要记牢

第1年:体格检查和AFP每1个月1次,胸片和腹部B超每3个月一次。

第2~3年:体格检查、AFP、胸片和腹部B超每6个月一次。

第3~5年:体格检查、AFP、胸片和腹部B超每12个月一次。

肝母细胞瘤是儿童预后较好的恶性肿瘤,关键是早发现早治疗,儿童肝母细胞瘤和成人肝细胞癌的诊治区别较大,预后差异明显,规范化诊疗方可帮助患儿战胜病魔,打赢肝母细胞瘤这个“小怪兽”。江西省儿童医院普外科是集小儿实体肿瘤科研、教学、临床“三维一体”的肿瘤诊治中心,在肝母细胞瘤的快速诊断、化疗、介入、手术等方面已达到国内先进、同质化诊疗水平,尤其是近些年该科室对肿瘤儿童进行心理疏导、游戏娱乐、人文沟通等方面进行拓展创新,增强“医患一家亲”的体验感,足以让患儿足不出省即可享受一站式肿瘤就医服务。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