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第一医院举办中国房颤日和全国爱眼日大型义诊活动

2023年6月6日,是第11个中国房颤日,也是第28个全国“爱眼日”。为了更好的控制和管理好心房颤动,降低心源性卒中的发生率,引导更多群众关注心房颤动、预防卒中,宣传普及眼健康科学知识,增强群众爱眼护眼意识,尤其是儿童青少年、老年人两个重点人群的爱眼护眼意识,当天上午,南昌市第一医院联合南昌市卫生健康促进中心,在南昌市第一医院象山路院区门诊大厅举办大型健康义诊活动。

微信图片_20230607092607

义诊现场,心血管二科的专家们免费为群众提供现场咨询、诊查,心电图筛查、测血压、测血糖等活动,并就群众提出的“如何判断房颤?房颤患者该如何治疗?”等问题进行现场解答。

前来参加义诊活动的群众自觉有序的排队进行视力检测,眼科的专家们耐心地为他们进行眼压检测、眼底检查等,仔细询问每一位群众的眼睛状况,并就眼睛的相关问题提出合理化的治疗建议和方案。

本次义诊活动共接诊群众近200人次,发放宣传资料200余份,不仅提高了群众对房颤的知晓率及预防卒中的意识,还提高了群众爱眼护眼意识和眼保健相关知识,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第十一个“中国房颤日”

主题为“关注房颤,远离卒中”

为了切实提高房颤患者对疾病的正确认识,减少卒中的发生,心血管二科还开展了健康科普讲座、进社区义诊等活动。

微信图片_20230607092623

那么,房颤究竟是一种什么疾病?对身体有什么危害呢?

什么是房颤?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通俗来说就是心房跳的不规律了,是指心房(主要是左心房)乱发指令,导致心房各部分的心肌各自为政,杂乱无章的自行收缩,每分钟可以快到350-600次,而且毫无规律可言,进而可能影响整个心脏的正常跳动。

哪些人容易得房颤?

微信图片_20230607092634

房颤有哪些类型?

微信图片_20230607092639

房颤有哪些危害?

微信图片_20230607092643

房颤有哪些治疗方式?

药物治疗,有效率较低

微创导管消融治疗,成功率较高

外科手术治疗,创伤较大,较少应用

起搏治疗,极少应用

第28个全国“爱眼日”

主题为“关注普遍的眼健康”

南昌市第一医院眼科专家团队深入基层,组织数场线下眼科义诊活动,受到群众的欢迎和肯定。

微信图片_20230607092648

那么,儿童青少年和中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应该如何更好的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呢?

儿童青少年期 

儿童青少年近视呈高发和低龄化趋势,近视率逐年攀升,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近视已经成为孩子眼睛健康的“头号杀手”。

主要表现

微信图片_20230607092653

该如何预防呢?

微信图片_20230607092658

中老年期 

白内障

60-70岁以上人群白内障发病率达60%,是引起老年人低视力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中国老年人致盲的首要原因。白内障指晶状体发生混浊、由透明变成不透明,阻碍光线进入眼内,从而影响视力。早期混浊轻微或范围较小时不影响视力,而后逐渐加重至明显影响视力甚至失明。

微信图片_20230607092703

手术治疗是各种白内障的唯一治愈手段,通常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 人工晶体植入术,具有小切口、手术时间短、视力恢复快等优点。

微信图片_20230607092723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在我国现有超过1亿的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病率为24.7%~37.5%,即每3~4个糖尿病患者眼底就可能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未累及黄斑时通常无明显症状,双眼视力大多正常,一般是通过体检才发现的,容易误认为白内障或青光眼,随着病情发展表现为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眼前黑影甚至丧失视力等。

微信图片_20230607092729

积极控制血糖、血压、血脂,每年至少一次定期随访观察眼底。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一般定期随访或保守治疗。当病情发展到晚期时,主要采用全视网膜激光光凝、玻璃体腔注药及玻璃体切除术。合并玻璃积血或者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则需要行玻璃体切除术。

青光眼

全球第一位不可逆性致盲性眼病,主要与病理性眼压升高有关的眼病,发病隐匿,早期难以发现,目前全球320万人因青光眼致盲,防治刻不容缓。

微信图片_20230607092743

建议45岁以上人群、青光眼家族病史、高眼压、高度远视、高度近视、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人群定期眼科体检,如果出现眼痛、头痛、恶心、呕吐等不适,不要忘记进行眼压测量,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