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伍炳彩:立德树人育桃李 守正创新惠苍生

在我们江西有一位国医大师,他博采众长、不拘流派,守成创新,同时身体力行,一辈子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鼓与呼,倾尽心力地做好中医药传承工作,他就是伍炳彩教授。

微信图片_20230706094144

守正创新惠苍生  

“起手知表里、定手判虚实”,伍炳彩凭着的诊脉扎实功底,赢得了“三指禅”的外号。早年凭着诊脉,他曾经让一位消化道大出血的病人,避免了即将到来的危机。那时,病人因消化道大出血经抢救血止,院方认为病情已稳定,可带中药出院回家调理,故请中医会诊。伍老诊脉后,认为脉象弦大而不静,判断为革脉,属于危象,病情尚不稳定,不适合出院。院方听从了伍老的建议,让病人继续留院,数小时后病人果然再次大出血,因院方有所准备,抢救及时,再次抢救成功,病人后来服用伍老中药获痊愈。  

除脉诊重要外,伍老认为诊望闻问切是中医诊察疾病的重要方式,不可偏废。前几年,某省医院邀请伍老给一位老同志会诊。该老同志卧床多年,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本次发热不退已久,考虑肺炎。医院已换用多轮抗生素,仍不能退热。伍老会诊时患者昏睡,完全不能回答问题,家属对病人情况不了解,护工亦不能提供准确病情。在此情况下,伍老一人在病床边默默观察病人情况半个多小时。在此期间,发现病人数次排稀解,从而考虑为参苏饮证,病人服药2剂而热退,此后经伍老中医治疗逐渐恢复到本时状态。家属及院方均认为是奇迹。

中医有5000多年的历史,但在以往,大多是以家传、师承为主,父子师徒私人教学,但伍老在2011年就创立了伍炳彩名中医工作室。2017年获评国医大师后,成立了国医大师伍炳彩传承工作室,工作室的主要任务就是传承伍炳彩国医大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培养中医药骨干人才,培养一批有思想、有理想、有担当的中医人。这也是在坚持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践行江西中医药强省战略。  

伍炳彩名中医工作室从创立到现在,已经有11年了,目前,工作室骨干成员有近十人,均是医院职工,便于开展工作。比如赖俊宇主任、伍老的外孙孙礼强博士等。他们都跟随伍老学习多年,对伍老比较了解。工作室的方向主要还是为了继承和发扬国医大师伍炳彩教授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培养合格的中医骨干人才。目前,先后来工作室跟诊的全国中医优秀临床人才就有近百人,各级学生,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进修生留学生则更多。工作室还定期举办国家级继教班,对全国各地的学员进行培训,真正是弟子遍天下。

微信图片_20230706094150

在内伤杂病的病因研究方面,国医大师伍炳彩传承工作室负责人、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科主任伍建光教授进一步深化了对湿邪的认识,系统性总结了国医大师伍炳彩教授对湿病诊断、辨证、治疗的框架性方案。

伍建光:湿邪致病称为广义的湿病。而狭义的湿病类似于风湿病。湿病是内伤杂病中最常见的病种,往往缠绵难愈,所以得到普遍的重视。但湿邪是一个很“狡猾的敌人”,容易诱使医生误诊误治。例如,我们很常见的一个病,怕冷,有些病人被诊断为阳虚或血虚,但补药有了无效,甚至症状加重。这些病人我们发现往往口粘腹胀大便粘厕不爽快,身体重着,舌苔厚或腻,脉濡,这就是湿病的表现,所以单纯吃补药不仅无效,反而是加重湿邪。伍老在湿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经验丰富,有独到的观点,疗效高,形成了系统性方案。我在做博士课题的时候,就专门总结了伍老诊治湿病的学术经验。这些经验在我们的报告的临床病案中均有体现,比如不明原因发热、新冠肺炎、胃炎、肝炎、肾炎、心律失常、失眠、产后风等等,都可见到。

微信图片_20230706094157

中医有个理论是叫“久病多虚、久病多瘀”,还有“因病致郁、因郁致病”,这两个有这千丝万缕的联系。“久病多虚”是指病久之后往往正气亏虚,所以要注意扶正气,用补药。“久病多瘀”是指病久之后往往可产生瘀血,要注意活血化瘀,用活血破血药。“因病致郁”是指生病之后,病人往往心情郁闷,要注意疏肝解郁,使用舒肝柔肝的药物。“因郁致病”是中医所说的情志致病中的一种,指心情郁闷,可致肝气不疏,进而引发全身疾病。这时,除了注意要疏肝解郁之外,还要进一步结合整体观的理论来治疗。当然,以上情况并非绝对的,所以,在临床上还要求医生要充分结合患者的综合表现来加以判断。虚要有虚的证据,瘀要有瘀的证据,郁要有郁的证据,总之,需要仔细辨证。

伍老认为“因郁致病”的问题在临床上非常常见,要善于治疗。首先,因郁所致的病,表现很多,例如乏力、食欲不振、短气、盗汗、心悸、失眠、头晕、月经失调、注意力不集中等等。其原因,均可从肝气不疏,影响到肝的功能,进而影响到脾、肺、心、肾来解释,如母病及子、木克土、木火刑金、肝肾亏虚等不同说法。显然,其治疗方法,也依据病机不同而各异。

微信图片_20230706094205

团队在总结伍老的临床经验过程中发现了不论是心动过速还是心动过缓,均属于心律失常,是心血管常见病。首先我们看“心动过速,从热从虚论治”,其实在《伤寒杂病论》中,就有“脉数为热”、“脉数为虚”的说法,但没有具体说这个热是什么热,虚又是什么虚。我们根据临床,明确了热当指实热,此时脉象当为数而有力的脉象;虚当指虚寒或虚热证,此时脉象当为数而无力的脉象。临证见心动过速,脉数而有力,处方当兼顾清热,酌用黄连、栀子一类;心动过速,脉数而无力则需从虚论治,不可一味宣痹通阳或活血化瘀。我们再来谈一谈“心动过缓,从虚从湿论治”。伍老认为论治心动过缓除关注阳气虚衰、瘀阻血脉外,湿邪阻滞是不可忽视的致病因素。该类患者往往伴随恶风、怯寒、乏力、身重等症,与阳虚相似,容易误判。伍炳彩教授对病人诊脉非常精细慎重,不会仅凭一张片子就草草地给病人下结论。

伍炳彩教授也善用经方,擅长用最简单的处方来解决内科疑难杂症。有一个间断高热近20年的女病人,经全国多家医院诊断为风湿病,服强的松有效,但用量少于6片就高热关节红肿热痛。服用强的松多年后病人强行停用激素,求助于伍老。面对患者及家属渴求的目光,伍老想了很多办法,先后用了很多治疗风湿病的方,但病情一致未能根本控制。后来,伍老想到病人年幼发病,身体瘦弱,月经量少,病情遇寒加重,脉细弱,认为属于先天禀赋不足,肝脾肾亏虚,故只给予红参、鹿葺2味药服用,病情竟很快完全控制。

微信图片_20230706094208

在跟诊学习过程中伍建光教授就发现,伍老不论有多忙,有时宁愿推迟下班,诊察病人都从不打折扣。伍老教导学生,要注重四诊合参、问诊要仔细。时常说的就是“看病就像断案,你乱答或者错答都会影响判断”。

伍炳彩教授寄语

首先一定要学习经中医的经典著作。另外看病的时候,一定要站在中医的立场上,西医所有的检测,我不是说反对,可以检查,但是西医的检查对中医来说仅仅是做参考,我们不能够根据西医的检查来用中药。就刚才我讲的肺炎,既有寒症也有热症,有虚症也有实症,有阴症也有阳症,一定要按照中医的理论体系进行详细的辨证论治,你才能够解决问题,否则一无是处,你跟着西医跑肯定看不好病,所以我看病我不太爱做什么检查,西医拿这么多检查,我也仅仅是做参考。(江西省中医院)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