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比三争】宜春市奉新县百丈山管委会:“三步走”推动乡村振兴工作提质增效

“三比三争”活动开展以来,奉新县百丈山管委会坚持抓队伍、强产业、育人才“三步走”,致力于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精心谋划,精准实施,确保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上水平,谱写出乡村振兴新篇章。

图片1

三支队伍共抓,提升队伍战斗力。通过增强对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干部、后备力量三支队伍的管理,提升乡村振兴队伍的战斗力。一是要求2名驻村书记、6名村党组织书记在每季度“干群面对面  党群心连心”主题活动中,让群众当考官,向群众述职,接受群众的监督,实现向外借压力,对内增动力的效果;二是优化村干部管理考核制度,强化考核结果运用,突出正向激励,强化反向约束,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鲜明导向;三是增强村级组织后备力量,建好后备力量“人才库”。从优秀后备力量中吸纳培养致富带头人、退役军人、返乡大学生、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等6人到村党组织任职,帮助其尽快熟悉村级党务政务、产业发展、民生保障等工作,提升解决基层实际问题的能力,缩短成长周期。

图片2

三个产业融合,提升产业新活力。百丈山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厚重的人文历史底蕴,积极打造红色、绿色、古色“三色”产业,在实践中不断提升产业发展活力。一是建强西塔红色地标,用交流和研学讲好红色故事,着力打造红色研学教育和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样板点。把红色资源与客家民俗串联起来,投入20万元修缮黄元米果工坊,通过打造“红色研学 特色民俗”乡村旅游品牌,提升景区人气,做强特色产业;二是用好全域绿色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养牛、养鸡、养蜂、菌菇、茶叶等种养殖产业、休闲避暑旅游、农产品加工、农村电商等产业,实现集体经济增收10余万元;三是依托百丈古色文化,立足“天下清规”优势,将“禅”这一传统文化与乡村振兴发展充分融合,开发文化旅游资源,打造新兴禅文化旅游品牌,吸引更多游客开启“禅文化”之旅,带动周边民宿、餐饮等服务业发展。

图片3

三类人才共育,提升人才内动力。加强统筹谋划,强化资源整合,引导激励各类人才流向农村、走向农村,积极培育管理人才、专业人才、宣传人才。一是按照政治素质好、带动能力强、服务能力强等要求,大力培养群众工作能力强、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熟悉基层社会管理、掌握现代农业技能、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优秀农村管理型人才,鼓励他们参与管理基层村务议事,不断改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培育出新型农村“当家人”;二是依托本地特色产业发展,广泛开展特色种养殖、民宿产业发展、红色文化旅游等培训,今年以来共组织相关业务培训3次,带动培养一批本土专业人才。三是加快宣传队伍建设,培养组建村级宣传小分队4支,立足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瞄准乡村振兴工作亮点,把镜头聚焦乡村,让乡村振兴典型当主角、上版面,将宣传与乡村振兴工作有机融合,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深入人心。(百丈山管委会  王鲁军)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