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树市畅通路网“大动脉” 铺就强村富民“高速路”

近年来,樟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好农村路”的重要指示精神和上级相关决策部署,围绕建设“风景优美的示范路、安全通畅的便民路、增收致富的产业路”的目标,在全省率先推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和城乡客运一体化改革,打造乡村“畅、安、舒、美”交通环境。目前,该市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1977公里,公路密度达170.7公里/百平方公里。2022年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创建单位,2023年获评全国第三批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创建县。

加强多元化建设,完善交通运输体系。始终将通畅农村公路作为加速经济发展的“先行官”,逐步建立起“内外联通、乡村互通、人畅其行、贷畅其流”的交通运输体系。一是加速路网延伸。全面梳理农村公路项目,组织行业专家对全市农村路网进行专项论证,确保农村公路建设更为科学、规范、合理。近十年累计投入50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1000余公里,在全省率先实施农村公路养护大中修、率先达成村组硬化路全覆盖、率先评为首批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完成了乡镇通三级及三级以上公路达100%、25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达100%、组组通硬化路达100%目标。

紧盯需求导向,满足群众出行需求。坚持以群众的需求为导向,变群众申请为政府主动作为,广泛开展群众出行需求大调查,将群众反映强烈的窄路面拓宽、双向货运路建设等纳入重点民生实事项目,确保农村公路建设与群众需求相匹配、相协调、相一致。近年来,全市共有26个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纳入重点民生实事项目,总里程360公里。此外,积极推动路产融合,按照“公路围着产业建、产业围着公路转”的理念,聚焦中医药首位产业以及富硒蔬菜种植、肉羊养殖等特色农业,兴建产业路、资源路、旅游路等106.9公里,沿线建成中药材种植基地50余个、大型农产品生产基地174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9家,农产品24小时内可运往全国各地。

加强精细化管养,提升交通安全指数。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市场化运作”的农村公路管养新模式,确保“有路必管养、管养必到位”。一是加强系统管养,制定《全市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和考核办法》,引入第三方机构对农村公路日常养护工作进行考核评估,实行月检查、季督查、年考核,不断夯实各级养护主体责任,有效加强农村公路日常养护管理。二是落实资金保障,每年统筹安排财政资金760.9万元用于农村公路日常养护,安排220万元保障县乡两级农村公路管理机构运行。三是创新管理模式,打造覆盖市、乡、村三级公路的综合信息平台,推出养护作业手机APP,把建管养运和路长制纳入“线上”管理,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智能管理格局,修好交通服务乡村振兴“快车道”。

加强科学化运营,打造便捷出行环境。围绕居民出行的新需求和新期待,做好公路运营文章,大力构建群众安全便捷的出行环境。一是实施公交运营改革,在全省率先推行“公车公营、降低票价”改革,242个行政村全部开通公交线路,2015年成为省内首个实现镇村公交一元票价的县市区,1元票价最远班线距市区68公里。二是推行出行“定制客运”,先后在阁皂山景区、中国古海景区、彭家古村等开通旅游专线;在中小学校开通“月假班”“周假班”“上学班”专线;在工业园区开通“预约班”“定制班”专线;在乡镇、村委开通“赶集班”专线。三是推进“客货邮”城乡一体化建设,整合电子商务和客货邮综合服务两大示范项目,建立县级农村物流中心,构建农村物流三级节点体系。同时,依托“村村通”公交网络,开通22条“公交化”配送路线,直通全市14个乡镇和130个行政村。通过城乡客运与货运物流融合发展,将农产品高效输送到全国各地,打通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目前,通过农村物流中心转运的农产品日均达3000余件,实现农产品销售“快捷化”“便利化”。(樟树市交通运输局)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