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棒疗法是中国传统中医药宝库里一种颇有特色的外治方法,在清代《医宗金鉴》中称为“振挺”,并解释云:“振即振击,挺即木棒”,即以中医药理论和临床经验为基础,用有效的方药与特制的木棒点穴相结合,通过药物及穴位的刺激,以达到调节机体阴阳、通经活络、补气活血的目的。
常用手法
1.点法
用拇指、食指、中指固定药棒,以相对圆钝的棒头部吸定于痛点、腧穴点进行持续点按,要求平稳均匀着力,切勿突施暴力,适用于全身各个部位。
2. 揉法
同点法以圆钝的棒头吸定于体表治疗部位,带动深部组织做轻柔缓和的环旋动作。本法揉动幅度需适中不可过大过小,适用于全身各个部位,多做为结束性手法。
3. 按法
以圆钝的药棒头端着力于体表治疗部位,利用治疗者自身体重逐渐垂直下压,力度遵循由轻到重再到轻的顺序,亦常结合揉法放松局部,以平缓本法 带来的较强的刺激。本法适用于全身部位。
4.滚法
双手固定圆形药棒两端或单手固定棒体中央,将棒体置于体表治疗部位,在患处沿肌肉、神经、经络走行来回匀速滚动的手法,本法要求移动速度不宜过快,多作为结束性手法。
5. 拍法
治疗者以除小指外的四指握紧药棒的末端,以肘腕关节为发力点,棒头为着力点,在体表治疗部位轻巧有弹性的拍打,拍打力度宜遵循由轻到重再到轻的顺序,有促进血循,驱寒通络之效。
6. 叩法
以拇指、食指第二关节与中指第三关节持棒,药棒尾端与掌面劳宫穴相贴,使用腕部发力对体表进行有节律的叩击。根据与皮肤接触面的大小将叩法分为点叩、平叩、横叩、直叩与混合叩。
功效和作用
药棒疗法是一种将推拿按摩、穴位刺激、药物外治等多种方案相结合的治疗方案,相对传统针刺手段来说,药棒疗法可于患处加以推拿按摩及外用药物。
一方面能发挥“棒”的直接物理刺激;另一方面,能使外用药物直达病所,增加了药物的生物利用率,具有调节阴阳、扶正驱邪、活血化瘀、温经通络止痛、扶正祛邪改善人体机能的目的。
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颈椎增生、腰椎增生、颈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突出、胸椎增生、增生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中风偏瘫后遗症脉管炎、肩周炎、坐骨神经痛、腰扭三又神经伤后遗症、面神经麻痹、痛神经血管性头痛、震颤麻痹症多发性神经炎等症。
禁忌症:有严重高压病、心脏病、肾功能不全者禁用,皮肤感染、溃疡、外伤出血、肿瘤应禁用。饥饿、疲劳应进食休息后再治疗,孕妇、有传染病者应慎用药棒疗法。
注意事项
1.对胸部靠近心脏处及头面部不能叩击腹部只能轻点:细小关节部位,如指、腕踝、趾、锁骨等关节和颈项部位,宜轻点拍,腰部应轻点、拍、打,四肢肌肉较丰厚处,点、打、拍、甩四法皆可用,宜先轻后重,四肢关节可重点、重拍、轻打、轻甩;
2.对年迈、体弱、病重、空腹、疲劳、酒后、过度紧张者,要防止晕棒,若见晕棒现象,可按晕针处理;
3.部分疾病需配合药物、针灸、按摩等方法综合治疗,以提高疗效。(万姹嫣 郭邵邵 黄珍珠)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