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百名优秀医生 龙涛
有一种执着让他选择了医生
有一股力量让他选择了没有硝烟的战场
有一个信念让他选择了坚定
有一份责任让他选择了奉献
龙涛,南昌市第九医院重症肝病科副主任医师。2023年8月,在第六个中国医师节来临之际,他荣获“南昌市百名优秀医生”称号。
已是知天命年纪的他,是一名传染病防治战线的老兵了。他出生于医学世家,父亲龙宝光是全国著名的传染科医生。耳濡目染,他从小就立志长大后要成为一名医生,为病人解除痛苦。1993年,他如愿从江西医学院毕业,之后便追随父亲龙宝光,在南昌市第九医院从事传染病诊疗工作。这一干就是三十年。
三十年风雨兼程,三十年痴心不改,无论是在“非典”“甲流”“新冠”的抗疫战场,还是在传染病的诊治日常,他始终怀着一颗救死扶伤的赤诚之心。日复一日,默默坚守,他用精湛的医术和博大的爱心,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赢得了群众的广泛好评。
他是关键时刻的“定海神针”
理论功底深厚、诊疗技术扎实、乐于助人...这是他科里医生给他的评价;和蔼可亲、朴实无华、为人低调...这是他科里护士对他的印象。就是这样一个平时不显山不露水的人,在关键时候却能给人十足的安全感。
一天下午四时许,一位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入院了,接诊他的是第一次独立倒班的张伟医生。患者突发大量呕血,床单、地面喷溅得到处都是。张伟一时慌了神,正在她不知所措时,准备接班的龙涛正好提前到了病房。他见状赶紧上前询问患者情况,然后拍了拍张伟的肩膀说:“放心,交给我吧!”正是这一句铿锵有力的话,让张伟感到身后像竖起了一根定海神针,悬着的心也安然放下。
他是引领青年医护的“大师兄”
从事临床工作30年来,他总是不断地通过各种途径汲取新理论、新知识,与同事们团结协作,不断开展新技术、新疗法。他承担人工肝治疗中心的质控与患者管理工作多年,与同事们一道将人工肝技术由单纯的血浆置换拓展到缓慢部分血浆置换、血浆吸附、血液灌流、持续缓慢式血液滤过透析和分子吸附再循环等模式。先后引进开展全省领先的粪菌移植、腹水浓缩回输、肝储备功能检测等先进诊疗技术。他还牵头主持了南昌市科技局课题2项,江西省卫健委课题1项,参与江西省卫健委课题2项。
因工作经验丰富,他主动承担起科室医疗安全与医疗质控把关的任务。日常监督科室医务人员在诊疗方案制定、病历书写等方面的质量。每月还组织召开医疗质控小组会,讨论分析诊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左为龙涛
对待来科里学习的规培生和实习生,他总是不厌其烦的教导他们如何查房、如何体检、如何诊断病情、如何书写病历。他将自己30年来的临床经验毫无保留的传授给一代又一代年轻同事们。所以,这么多年来,大家都亲切的称他为“大师兄”。
他是患者及家属的“贴心人”
从医30年,他从来没有休过完整的节假日,只要医院有需要,他不分白天黑夜,风雨无阻便前往。有好几次,他刚结束一天的工作,疲惫的回到家中,还没来得及喝上一口水,患者一个电话打来,他转身又回到了医院。
“龙医生,我这病还有救吗?”“龙医生,我什么时候可以出院啊?”“龙医生,我老公日常饮食要注意什么?”...无论患者问什么问题,无论患者什么时候问,他总是亲切、细心、耐心的一一解答。他非常清楚患者和家属的关切与需要,他将“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落实在每天的工作日常中。
他是危难之时挺身而出的“战士”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开始在全国肆虐,作为一名年过五旬的老医生,龙涛积极请战,申请第一批次进入发热门诊倒班。那时候的新冠病毒传染性极强,医务人员被感染的风险极大,但他没有任何犹豫,向家里交待了片语,便迅速赶往医院。
在那段充满艰险的日子里,龙涛每天都严格按照院感防控流程穿上防护装备。对经手的每一位患者,他都会仔细询问,年龄、体温、症状、流行病学史、基础疾病、检查结果及用药情况等,进而做出判断。患者个体差异很大,有的症状轻,有的危重,有的恢复快,有的迟迟不见效,有的还伴有心脏病、高血压等其它疾病……龙涛和医疗团队采用综合疗法和个性化治疗,确保每一位患者得到科学合理的救治。
2022年,又一轮新冠疫情席卷南昌。龙涛二话不说,再次请战进入隔离病房。此次疫情来势很猛,隔离病房的医疗工作瞬间提升至高强度。龙涛和同事们没有丝毫退缩,坚决顶上。每天的紧张忙碌已是常态,实在累了,便趴在桌子上小憩,病房一有风吹草动,便又继续战斗。“这既是为患者负责,也是为患者家庭和社会负责。作为抗疫一线的医生,治疗是最后一道关口,让患者顺利康复,安全回归家庭和社会。”龙涛说,“这就是战“疫”医生必须承担起的特殊的责任。”
作为一名医生,他深深懂得敬业精神至关重要。敬业就是要忠于职守、热爱本职工作;敬业就是要以患者为中心,全力为患者解除痛苦;敬业就是要对工作精益求精,对患者负责;敬业就是要关爱患者,甘于奉献。(夏璇)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