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金改扩建项目:“桥”见品质工程 彰显昌金标杆实力

从古代的赵州桥到现代的港珠澳大桥,沿着桥梁历史发展的轨迹一路看来无不彰显一代代桥梁建设者的初心、匠心、臻心。百年品质看桥梁,昌金改扩建项目参建者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创于新,不断总结提炼先进经验,深化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创建示范各项工作,高标准、严要求打造精品桥梁工程。

守初心,践行标准化施工

图片1

桥梁施工工序繁多且复杂,为打造标准化施工,项目各标段逐桥制定出符合项目实际情况的施工方案,严格落实三级安全技术交底制度。通过精心组织策划,加强方案交底、安全技术交底、培训及教育,从施工现场布局入手,推进工点标准化实施,制定工点标准化方案,对现场严格按照施工类别、施工工序、材料分区各方面进行划分,打造桥梁标准化工点。

按照标准化要求,施工中实施精细化管理,促进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全面推行施工现场工点标准化。钻孔桩采用泥浆分离设备,钻孔桩钻机控制箱及电机处使用标准化防护棚,防止雨水进入设备;桩基孔口做好安全防护措施,钻孔桩桩孔上口设置定制防护罩,避免操作人员坠入孔中;按照标准对泥浆池采用装配式围挡进行围护;桥梁下部环境整治,及时回填、平整、复绿;建筑材料、构配件、料具按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图分类堆放。

铸匠心,推广应用新技术

图片2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打造品质工程,技术难题必须被攻克。混凝土外观控制一直是高速公路建设领域难以攻克的技术难题,涉及到的原材料、模板、脱模剂、工艺、养生等各环节都会对混凝土外观造成影响。该项目从原材料入手,规范材料进场,对检验不合格的材料一律清退处理,并制定原材料质量管理办法。在施工过程中积极探索,攻坚克难,通过采用新技术,对墩身模板进行改进、混凝土配合比进行优化、浇筑过程中对振捣质量进行加强等措施,有效提升了墩身外观质量,并且最大限度的节省了施工成本。在做好各个流程把控的同时,积极创新工艺,围绕质量管理、工艺工法,开展“微创新、微改进”,实现成果转化。

发扬“敢吃苦,肯奋斗”的精神,不畏艰险勇克技术难关。茅洲袁河大桥桩基施工区域中,主桥墩区溶洞发育,最大单个溶洞空腔20米,最长设计桩长44米,容易发生塌孔、卡钻、埋锤、漏浆等情况,给桥梁施工带来了较大的挑战,其中仅2-1#一根桩基便耗时126天才艰难完成。经过深入调查和科学分析,现场施工人员采取了多种处理方法,包括回填片石粘土法、抛黏土加袋装水泥法、灌注砂浆法、下深护筒法及预压浆填充法等,同时引进了多维过滤厢式压滤机、帷幕注浆机等设备,有效地控制了泥浆的漏失和排放,保护了周边的生态环境,保障了桥梁施工的质量。

秉臻心,永临结合惠民生

图片3

针对桥梁下部的标准化实施,提高项目精细化管理水平,坚持把项目建设与便民服务相融合,做到便民服务设施与桥下整治同步实施。在南庙河1#特大桥下,一座休憩、服务于一体的便民服务点呈现在人们眼前,依据周边位置、环境等因素,打造运动休闲广场,同时通过“永临结合”,对乡村道路进行改造修建,把临时便道修建成便民惠民的永久道路,不仅对主线施工提供便利,也极大的改善了周边群众的出行,更好的为乡村周边群众实现便民服务,并对沿线便道采用洒水车降尘,确保项目周边施工区域空气质量优良。

通过以工代赈,结合当地群众的务工的需求,助力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增收,在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和符合进度要求等前提下,尽力吸纳周边群众务工,解决当地困难务工人员和普通群众的就业难问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桥”见品质,是筑路人不断突破、不断超越的信念与行动。“桥”见未来,是新时代交通人追求卓越、奔赴山海的理想与征程。昌金改扩建项目始终以打造品质桥梁为目标,通过抓好工点标准化管理,坚持不懈发扬“工匠”精神,奋力推进项目建设。(昌金改扩建项目)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