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坐不起、加班熬夜、烟酒过度、爱吃油腻不爱动……如果这些都是你平时的写照,那要好好留心你的血脂了。根据《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 年)》的数据显示,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总体患病率已经高达35.6%,血脂异常被称作最隐蔽的“温柔杀手”,很多人没有明显的不舒服,但血管已被慢慢“侵蚀”。
“高血脂的‘脂’并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说的脂肪,高血脂通常是指血浆中甘油三酯(或)总胆固醇升高,而胆固醇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元凶。”江西省人民医院-江西省心血管病医院常务副院长赖珩莉介绍道,“一旦斑块破裂,就会形成血栓,从而引发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心梗、脑梗。”
平均每十个成人就有四人血脂异常,知晓率不足两成
据统计,我国成人血脂异常高达40.4%,也就是说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4个人有高血脂。相比高血压、高血糖,目前大众对血脂异常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均处于较低的水平。调查数据显示,中国≥ 35 岁成人对血脂异常的知晓率为 16.1%、治疗率为 7.8%、控制率为 4.0%。而在已患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人群中,LDL-C达标率仅为6.8%。
“我那么瘦,为何也是高血脂?”“体检出来高血脂后,控制下饮食就可以了吗?”赖珩莉表示,血脂管理最常见的误区,就是公众对于自身患有高血脂风险的判断标准。有些人认为,自己体型苗条,或者日常吃得比较清淡,就不会得高血脂。但血脂水平一方面与遗传因素有关,另一方面,除了饮食之外,也与吸烟喝酒、熬夜、久坐不动等生活习惯密切相关。
得了高血压、糖尿病,大多数人都会及时用药干预,相比之下,高血脂却并没得到应有的高度重视和治疗。赖珩莉坦言,由于血脂异常本身没有明显症状,因此公众乃至患者普遍对其重视程度不高,没有充分认识到“血脂异常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容易“得过且过”。另一方面,高血脂需要定期验血才能诊断,相比高血压、高血糖,不容易自我监测,在“三高”中最容易被忽视。因此,赖珩莉呼吁公众要重视定期的血脂筛查。
控制血脂水平,需及早干预
长期、稳定的血脂达标是当前血脂管理的趋势。这意味着血脂管理的一级预防非常重要。赖珩莉强调,可以通过合理膳食、适度运动、控制体重、戒烟和限制饮酒等健康生活方式,控制血脂水平;必要的时候,一级预防也需要根据医嘱引入药物干预。通过将防治关口前移,在整个生命过程中维持低水平的LDL-C,实现更多健康获益。
有些人担心药物的副作用,觉得通过饮食清淡加上运动就可以改善高血脂的情况。对此,赖珩莉建议,“对于ASCVD中、低危人群而言,的确可以先通过控制饮食和规律作息进行调节,但如果3个月后仍未出现明显疗效时,还是需要由医生来判断是否需要药物介入。而ASCVD高危或者超高危的人群,则不能只通过饮食和生活习惯来控制,更需要专业的建议和积极的药物治疗。”
目前,他汀类药物是临床最常用的调脂药,但是大部分国人只能接受中等剂量的他汀治疗,且单一用药有其局限性。在临床上,也有部分患者因为依从性较差或对药物不耐受,导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不达标,亟需长效且安全的降脂疗法。
新型降脂药,开启降血脂管理新纪元
2023年8月,全球首款也是目前唯一一款用于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小干扰RNA(siRNA)药物英克司兰钠注射液在中国获批上市,作为饮食的辅助疗法用于成人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杂合子型家族性和非家族性)或混合型血脂异常患者的治疗,并于10月20日在江西省人民医院落地注射首针。早在2021年和2022年,这款创新的小干扰RNA药物就已借助国家针对创新药物的“先行先试”政策,落地海南博鳌乐城先行区与粤港澳大湾区,让三千余位中国血脂异常患者提前获益。
赖珩莉介绍道:“我国有近7000万人群罹患ASCVD,疾病负担沉重。LDL-C达标是实现中国ASCVD患者心血管事件拐点的重要手段。然而,中国ASCVD患者降脂药物治疗依从性良好占比仅为20%,现有降脂药物使用依从性也是LDL-C达标率的影响因素。小干扰RNA药物一年两针的给药方式,为患者提供了更便捷的血脂管理方式,让患者更轻松地享受到血脂长期达标所带来的生活质量改善。”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