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10月26日电(记者马悦然、刘玉龙)26日,《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2023)》在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论坛暨2023年度指数成果发布会上发布,展现2023年有关部门、机构为乡村振兴引入金融“活水”的有力实践。
记者获悉,报告涉及的典型案例中,既有主动担当、创新发展的金融机构,包括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北京农商银行等,也有主动靠前服务、强化政策扶持的监管机构,包括丽水市金融办、人民银行丽水市中心支行,还有在商业理念、实践模式、技术应用方面具创新性的金融企业,包括中金公司,体现多元化主体为金融“活水”浇灌乡村振兴发展贡献蓬勃力量。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执行院长王亚华教授指出,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难点、痛点、堵点集中体现在农业产业的高风险低收益、农村金融市场信息匮乏、缺乏有效抵押物、信用环境较差等方面,此次发布案例聚焦“金融资金下乡”难题,选取的典型案例具有前沿性和代表性,为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路径示范。
图为王亚华点评《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2023)》
具体来看,为降低农业产业风险、稳定主体收益,中金公司携手南平市展开“生态价值碳汇 ”模式的有益探索,落实贴合地区实际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实践,从而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多重效益,实现生态富民。
为破解信息不对称,实现“精准滴灌”,中国农业银行以“自主研发 开放合作”两条腿走路的方式,精准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将活体畜牧转变为“数字畜牧”,为开展场景金融服务打下数据基础。
为实现抵押担保的农业类资产有效化,立足乡村振兴的新发展阶段,中国人民银行丽水市中心支行创新推出以生态资产作为抵质押物的“生态抵质押贷”,配套机制建设,有效激活生态产品金融属性、拓宽生态发展融资渠道,打通“生态产品”变“生态资本”通道。
为缓解信用评估难导致的融资风险高,华夏银行南昌分行实施“春风计划”助力赣南小河村,针对符合授信条件的村内种植大户、家具工厂经营者、农户,发放在担保方式、利率等方面显著优惠的普惠贷款。
王亚华表示,值得注意的是,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在农业决策、产业链管理、产品价值核算、公开信息、增信授信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持,有效提升风险管控水平、赋能农业产业发展。
发布会上,与会专家就乡村振兴的探索与经验展开研讨,为下一步推动农业农村发展提供支撑。
图为“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经验和未来趋势”圆桌讨论现场
中国农业银行乡村振兴金融部副总经理孙立刚认为,破解农村金融发展难题有两大关键词:合作、创新。一方面,做好农村金融服务,需要政府、金融机构、社会各界形成合力;另一方面,金融机构要适应新发展阶段农村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加大产品和服务创新,更好满足各类主体的新需求。
孙立刚举例说,农业银行推出的“富民贷”采用信用方式发放贷款,贷款额度最高为20万元,具有纯信用、期限长、额度高、适用范围广等特点。目前,“富民贷”贷款余额近400亿元,已覆盖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以及革命老区县和新疆、西藏等地区。
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委副书记张学书介绍说,秭归县积极推动产业振兴,探索推出秭归柑橘全产业链1条主线,打通育苗、种植、加工、销售4个重点环节,配套N种金融产品的“1 4 N”秭归柑橘供应链金融模式,同时金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并实现金融村官全覆盖,多样化畅通融资渠道,有效助力秭归乡村振兴“加速”。
《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2023)》由中国经济信息社面向监管机构、金融机构、协会等公开征集并发布,旨在总结、推广有效经验举措,推动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现代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更强有力金融支撑。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