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骨科疾病,膏方滋补有妙方

膏方治疗伤骨科疾病素有良效。例如骨质增生、骨质疏松、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骨关节炎、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等疾病。

增生性骨关节病

增生性骨关节病也称骨质增生症、退行性骨关节炎。是由于构成关节的软骨、椎间盘、韧带等软组织变性、退化,关节边缘形成骨刺,滑膜肥厚等变化,而出现骨破坏,引起继发性的骨质增生,导致关节变形,当受到异常载荷时,引起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的一类疾病。

常为多关节发病,也有单关节发病者。受累关节可有持续性隐痛,活动增加时加重,休息后好转。疼痛常不严重,与气候变化有关。有时可有急性疼痛发作,同时有关节僵硬感,偶尔可发现关节内有摩擦音。久坐后关节僵硬加重,稍活动后好转,称之为“休息痛”。后期关节肿胀、增大及运动受限,但少有完全强直。

骨性关节炎属于中医学“骨痹”的范畴,为中医痹病理论之源。本病与年老体衰、外伤、劳损、感受风寒湿邪等有关。其病机主要有肝肾亏虚、气阴两虚、脾肾阳虚、痰瘀互结等证。膏方治疗多以温补脾肾、滋补肝肾、活血通络、逐瘀止痛为主。

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小梁变细、断裂、数量减少,皮质骨多孔、变薄等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以致骨的脆性增高及骨折危险性增高的一种全身性骨病。

中医学认为骨质疏松症是肾精亏虚、骨骼失养所致。其病机特点为:肾虚精亏、后天失养、劳逸失度、情志失调、外邪侵袭等多种原因导致肾虚、精血亏虚、髓少骨枯骨痿。病位主要在脾、肾,与肝、肺、胃等脏器有关。病理性质总体属于本虚。

骨质疏松症的原因与先后年都有关系,总体以虚为主。女性以肾阴虚多见,男性以肾阳虚多见。因此,临床治疗当以补虚为主,具体可有滋补肝肾和补脾益肾为主,再辅以强筋健骨等药物。

颈椎病

颈椎病是由于颈椎增生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或颈部脊髓所致的综合征。

轻者颈、肩、头部疼痛不适,重者肩臂麻木、头晕恶心、走路不稳等,甚至四肢无力、大小便失禁。

本病属中医学“痹证”“痿证”等范畴。多因风寒湿邪外袭,劳伤过度气血不足,体质虚弱肝血亏虚,肾精不足致使今麦肌肉失于濡养,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而致。由于颈椎病的症状比较多,中医对于颈椎病的辨证分型有: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其中以颈型及神经根型最为多见。

由于颈椎病的症状比较多,在治疗的时候往往要根据患者的症状来确定与之相关的颈椎病治疗方法。因此,根据颈椎病的不同类型和临床表现进行准确辨证,对于治疗疾病是非常重要的。膏方治疗以益气补血、补益肝肾、行气活血、散寒祛湿等方法为主。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中医学“腰痛”“腰腿痛”“痹症”等范畴。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破坏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疾病。其临床表现是腰部疼痛伴有坐骨神经牵拉而引起的放射性疼痛,伴有下肢麻木、腰椎活动度受限,甚至间歇性跛行及大小便障碍。常见于腰4—5及腰5—骶1椎间隙。

中医学认为,气血、经络、脏腑功能的失调与腰痛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引发本病的原因:

一是外伤,劳损,瘀血内停,经络闭阻,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二是肾气不足,精气衰微,筋脉失养所致。

三为风、寒、湿、热之邪流注经络,使经络困阻,气滞血瘀,不通则痛。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与外伤、感受风寒湿邪、劳损等因素有关。其发病机制主要为患者肝肾亏虚,肾虚则骨失所养,肝虚则筋失滋荣,加之风寒湿邪侵袭及外伤瘀血等致使经络不通,气血痹阻而致腰腿疼痛。

640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治疗主要根据其表现不同进行辨证,分别根据补益肝肾、活血通络、温经散寒、祛风除湿等中医治则进行遣方选药。

也可结合疾病的不同时期用药:

急性发作期有明显外伤史、腰腿痛剧烈者,多用活血祛瘀、通络止痛之药;

症状缓解期腰腿疼痛缓解,但仍有麻痹、不耐劳者,治以舒筋活络、强筋壮骨之法;

恢复期则以补肝肾、强筋骨为主。

膏方治疗主要针对缓解期和恢复期的患者。

肩关节周围炎

肩关节周围炎是以肩长期固定疼痛、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的肢体痹病类疾病。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肩部肌肉萎缩,肩前、后、外侧均有压痛,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中医又称肩凝症、五十肩、冻结肩、漏肩风、肩痹等,认为其发病主要为人过中年阳气虚弱,正气渐损,肝肾不足,气血虚损,筋骨失于濡养,加之长期劳累,又因肩部外露受凉,寒凝筋膜而致。故本病气血虚损,血不荣筋为内因,风寒湿邪侵袭为外因。

肩周炎因肝肾不足,气血虚弱,营卫失调,以致筋脉肌肉失去濡养,加之风湿寒邪外侵,易使气血凝滞,阳气不布,脉络不通所致。根据其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辨证多为风寒湿型、瘀滞型和气血虚型,治疗采用祛风散寒法、活血通络法和益气养血法为主。

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多见于中年女性。主要表现为对称性、慢性、进行性多关节炎。关节滑膜的慢性炎症、增生,形成血管翳,侵犯关节软骨、软骨下骨、韧带和肌腱等,造成关节软骨、骨和关节囊破坏,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类风湿关节炎属于中医学"痹症"的范畴。

痹症的发生外因为感受风寒湿热之邪,内因为气血亏虚,肝肾不足。初病、早期病位浅,症状表现以邪实为主;久病屡发、晚期者病渐入里,临床以正虚为主或正虚邪恋、虚实夹杂。本病临床上大致分为活动期和缓解期。活动期多以急性发作或慢性活动、复发等形式出现。缓解期即是稳定状态、相对静止阶段。

类风湿关节炎急性发作经过治疗后,可转入缓解期,病情相对稳定,或关节已变形,或不痛不肿,寒热不甚明显。膏方以缓解期治疗为主,以祛风、散寒、除湿、清热以及舒经通络为治疗基本原则,日久则根据正气亏损之不同而采用益气养血、补养肝肾、祛风通络等扶正祛邪,标本兼顾的治疗方法。

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又称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是一种主要侵犯脊柱中轴骨骼及四肢大关节的慢性进行性疾病。

强直性脊柱炎病变特点是椎间盘纤维环及其附近结缔组织的纤维化和骨化,以及受累关节的强直。患者早期多有腰骶部酸痛、僵硬,病变晚期部分患者因脊柱各关节畸形固定,可出现佝偻强直。X线检查呈“竹节样变”,髋关节破坏、强直。

中医学多认为强直性脊柱炎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导致肾虚督空,筋脉失养、加之感受外邪而发病。亦有医家认为,其病机为虚、邪、痰、瘀、寒、热相互搏结,邪正交争,虚因邪生,虚实痰瘀并见,相互为患。

强直性脊柱炎主要侵及骶髂关节、脊柱和近躯干的大关节,导致纤维性和骨性强直和畸形。中医学认为本病大多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肾精亏虚,加之寒湿外袭,湿热浸淫,瘀血阻络,气血运行不畅,骨脉失养所致。治疗当以补益肝肾、驱寒除湿、活血通络为主。(江西省中医院)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