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比三争”践行动】宜春袁州区总工会:奋楫扬帆 接续奋斗 团结带领全区职工群众奋力谱写袁州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宜春市袁州区工会第二次代表大会以来的五年,是该区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开拓创新、锐意进取、蓬勃发展的五年。五年来,全区各级工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区委和市总工会的坚强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凝心聚力、担当作为,团结带领广大职工为袁州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这五年,坚持党的领导,思想政治引领坚强有力

党的创新理论走近职工身边、走进职工心里。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以及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举办“我奋斗·我幸福”“喜迎二十大·书香润芳华”等系列主题演讲、朗诵活动,组织袁州劳模宣讲团进企业、进车间、进班组,职工群众对“两个确立”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明显增强。

先进文化引领深入基层、扎根职工。积极发挥工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持续深化“中国梦·劳动美”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广泛开展了袁州区创文工间操比赛、“互保杯”羽毛球赛等一系列文化体育赛事,职工群众广泛参与、喜闻乐见。推进“书香袁州”建设,在全区建成职工书屋398家,其中省级57家,切实丰富了该区广大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密切了党群关系。组织参与全总宣教部职工素质建设工程微视频展播大赛,该区作品获全国三等奖。举办最美“娘家人”、最美职工评选表彰,“网聚职工正能量 争做中国好网民”等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严格标准程序,做好各类劳模先进推荐评选表彰,名额向一线职工、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抗击疫情作出重大贡献的职工倾斜。五年来,推荐选树全国、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9人,推荐评选全国、省五一劳动奖章4个,全国、省工人先锋号5个,省五一劳动奖状2个,从技艺匠人、非遗传人中挖掘评选出10名“袁州工匠”。建立袁州区劳模协会,拍摄“劳模风采”微视频,定期组织劳模疗休养累计104人次,全社会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更加浓厚。

这五年,融入发展大局,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充分彰显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走深走实。推动制定《袁州区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坚持每年召开产改工作推进会,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工会牵头、部门协作、企业参与的工作格局。创建济民可信、航宇新材、大海龟、江特、京能热电等11家产改示范企业。大力发展线上线下学习平台,“航宇新材培训学院”“济民可信大学”多维度绘制了产业工人岗位学习地图。持续提高产业工人地位,“两代表一委员”推选向一线职工倾斜。进一步探索技能人才梯次培养体系,拓宽产业工人职业晋升通道,奋力推进产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突破、新成效。

劳动和技能竞赛蓬勃开展。聚焦锂电、医药、电子信息等几大重点产业,广泛深入持久开展“当好主人翁 建功新时代”主题职工大比武活动,五年来,全区举办劳动和技能竞赛150多场,参与职工5000余人次。持续深化以岗位练兵、科技创新、节能减排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创新活动,建立健全培训、竞赛、晋级、促进就业“四位一体”工作机制和职工科技创新成果评比、工匠评选表彰等激励机制,掀起广大职工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

职工创新创造活力全面提升。开展“助力双‘一号工程’工会在行动”专项行动,命名打造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6家,开展名师传帮带活动,带领成员获得国家专利2项,江西省优秀QC成果5项,发挥劳模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中的示范引领作用。五年来,为665家小微企业返还工会经费247.64万元,推进“宜工贷”工会贴息贷款工作,累计发放贷款490万元,扶持30余名职工从事种植、养殖、商品零售等工作,“贷”动全区职工创业就业升温。

这五年,聚焦主责主业,维权和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职工劳动权益得到有效维护。深化“三师一室”规范化建设,探索实施“法院+工会”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机制,5年来,参与劳动争议调解190余次,挽回职工经济损失150余万元。开展集体协商破冰行动,在全区百人以上企业签订集体合同68份,覆盖职工1万余人。参与拖欠农民工工资专项督查检查,追回拖欠工资100多万元。持续打造有影响力的工会普法品牌,组织法治宣传活动15场,职工群众法治观念、法治意识进一步增强。

困难职工帮扶工作成效明显。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扶贫”与“扶志”相结合,积极开展精准识别行动、集中立卡行动、政策覆盖行动,实现困难职工帮扶救助全覆盖。5年来,累计发放温暖资金867.22万元,慰问一线职工和困难职工13891人次,资助183名困难职工子女圆梦大学,开展线上线下招聘会20余场,就业服务1万多人次,持续擦亮工会“四季送”服务品牌。制定和完善《宜春市袁州区工会开展精准帮扶活动实施方案》,做到动态管理、规范建档,全区在档困难职工由250户减至48户,解困脱困工作获得验收组高度认可。

服务职工领域不断拓展。积极助力疫情防控工作,累计拨出专项资金212.68万元,支援防疫物资35万元,走访慰问一线防疫职工3600人次,为317名因疫情致困的职工送去慰问金72万余元。扎实推行职工医疗互助保障工作,累计参保35万余人次,支付理赔款、慰问金1019万元,惠及职工2342人次。提升职工生活品质,建立户外劳动者驿站49个。投入39.84万元为1369名边远乡村教师、686名企业一线职工、女职工开展健康体检、“两癌”筛查。开设“假日课堂”62班次,特别设置新业态职工子女专场爱心托管班,为4900多名职工子女免费托管。持续开展“牵手向未来”关爱留守儿童、单身青年职工联谊等活动,服务职工的效率和质量进一步提升。

这五年,深化改革创新,工会组织活力全面激发

制度建设成效凸显。着力破除制约工会工作高质量发展、影响职工群众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按照增“三性”、去“四化”要求,优化工会组织机构设置和组织体系,如期完成工会群团改革任务。完善机关干部对口联系基层、赴基层蹲点等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回应和帮助解决企业和职工反映的问题。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营造团结向上、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基层组织更加夯实。扎实开展“创星评级”“建家、强家、暖家”“一提升两强化”“三联三促”转作风强基层等活动,深入推进农民工入会“攻坚战”,基层工会组织“六有六规范”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全区基层工会组织完成实名制录入667个,会员数近12万人。强化工会干部教育培训,举办培训班9期,培训工会干部560人次,工会干部政治能力、专业素养、工作水平持续提升,服务大局、服务职工、服务基层的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职工“娘家人”的称号更加深入人心。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会工作形成“袁州特色”。大力推进新业态领域“党建带工建”,在全省率先成立了新业态工会联合会。探索“服务前置、吸引入会”工作法,将“四季送”、困难职工帮扶救助、互助保障、工会会员普惠服务等活动向新业态劳动者延伸和覆盖,共服务新业态劳动者近8000人次。为滴滴出行打造的“爱心驿站”,被评为“全省最美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建成以来,月均服务新业态群体500余人次。全方位的贴心暖心服务,让工会组织在新业态劳动者中的认可度不断提升。目前已吸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3127人,全区单独建会新业态领域企业数达17家,建立新业态领域工会联合会19个,实现新兴领域工会组织广泛覆盖。

在今后五年的工作中,袁州区总工会将提高政治站位,在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上彰显新作为;凝聚创造伟力,在团结动员全区职工建功立业上展现新风采;维护职工权益,在切实履行工会组织基本职能上取得新突破;竭诚服务职工,在满足职工群众美好生活需求上作出新贡献;深化改革创新,在激发工会活力推动规范建设上迈出新步伐。

扬帆新征程,奋楫者胜,实干者赢。袁州区各级工会组织将紧扣“三比三争”要求,继续在区委、市总工会的坚强领导和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对标对表“作示范、勇争先”的目标要求,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推动新时代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再上新台阶,团结动员全区广大职工践行新思想、奋进新时代,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袁州而努力奋斗!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