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第一医院心内一科成功完成心腔内超声(ICE)指导下房颤射频消融术

近日,南昌市第一医院心内一科电生理团队成功开展心腔内超声(ICE)指导下房颤射频消融手术。术中进行的房间隔穿刺、左心房建模、指导压力导管进行射频消融治疗等全程在ICE监护引导下进行,为患者生命安全保驾护航,并且手术全程零射线,医生不用穿几十斤铅衣手术,做到真正的安全绿色电生理。

微信图片_20240322104048

72岁的王大爷,近年来反反复复出现心悸、胸闷,头昏、乏力,每次持续几分钟至几十分钟不等,曾多次就医,药物保守治疗后,病情并未好转,近一个月心慌胸闷发作较前频繁,症状加重,感到十分困扰,日常生活受到了严重影响。此次慕名而来我院心内一科就诊,入院诊断为:阵发性心房颤动,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频发性室性期前收缩,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根据患者病情和相关检查结果,心内一科室主任李顺辉带领电生理团队缜密分析、认真讨论,一致认为想要有效治疗房颤,降低手术风险和并发症,需采用先进的心腔内超声技术(ICE)指导下的射频消融手术。经过与家属深入沟通并征得同意后,在李顺辉主任带领下,由江小杰副主任医师和高鸿主治医师组成的手术团队,为患者实施了ICE指导下的房颤射频消融术。在ICE指导下,他们准确排除了左房血栓形成,精准构建了心脏三维立体图,直视下穿刺房间隔成功,实时进行心包监测,并结合三维标测系统,精准、高效地完成了环肺静脉前庭消融,验证肺静脉与左房双向阻滞后结束手术,经电生理刺激不能诱发房颤,手术成功。目前患者已顺利出院。

什么是ICE?

ICE即心腔内超声技术。与传统体外超声诊断技术不同,心腔内超声技术将一根圆珠笔芯粗细的超声导管,通过外周血管置于心腔内,利用位于导管头端的超声探头,近距离、实时精准获取心脏解剖结构,并可以同步显示心脏血流动力学,实时动态评估局部心肌和整体心脏功能。近年来,在心脏介入治疗和电生理检查中,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心腔内超声就像医生安在心脏内的一双眼睛,医生可以通过超声图像“直视”心脏结构,并结合三维解剖标测系统构建出心脏模型,更快更好更安全地完成心脏手术。

ICE的优点?

ICE具有操作灵活、精准安全、无需全身麻醉、无食管损伤和显著减少X线暴露时间等优点,在房颤消融手术中主要应用于探查心腔内血栓、引导房间隔穿刺、精准定位消融导管及监测术中并发症等方面,大大优化了手术流程、提高了手术安全性。ICE引导下的射频消融术,为无法使用或耐受经食道超声(如患有食管疾病)以及有严重畸形或心脏转位的房颤患者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让更多的房颤患者远离卒中危害,提高了生活质量。另外,传统的射频消融技术,医生需要利用X线和三维标测系统等技术进行“精准定位”,使用ICE技术极大地减少了X线的用量,甚至可以实现零射线,对患者、对医生而言都更加安全、绿色,为孕妇和儿童患者提供了福音,成为未来绿色电生理的发展趋势之一。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