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咳是一种“沉寂已久”的传染性疾病,但近期“百日咳呈上升趋势”、“2个月致13人死亡”等话题频频冲上热搜,引发人们广泛关注。据疾控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我国百日咳病例数已达9万多例,死亡7例。
今天就带大家认识什么是百日咳?
百日咳该如何预防?
什么是百日咳?
百日咳是一种由百日咳鲍特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因咳嗽症状可持续2-3个月之久,故称“百日咳”。百日咳具有高度的传染性,主要是通过飞沫传播,人类是唯一宿主,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通过咳嗽、打喷嚏等方式将病菌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婴幼儿更加易感。
如何诊断百日咳?
如果患者持续咳嗽大于2周,并出现阵发性咳嗽、吸入性哮声、咳嗽后呕吐、呼吸暂停,伴或不伴发绀中至少一种症状,排除其他诊断后可临床诊断为百日咳。
确诊百日咳需经过实验室检查,一般采用PCR法检测百日咳核酸或培养出百日咳鲍特菌。百日咳鲍特菌培养比较难,所以临床多进行PCR诊断,此种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
百日咳有哪些临床表现?
百日咳潜伏期5-21天,一般为7-14天。
初期即卡他期,通常表现为流涕、打喷嚏、流泪、咽痛、阵发性咳嗽等类似感冒症状,多无发热,或初期一过性发热,持续1—2周。此期传染性极强,若能及时诊断和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发展。
痉咳期表现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患者连续咳嗽十几声后转为深吸气,发出鸡鸣样吼声,而后再一次出现痉挛性咳嗽,直至咳出粘痰。咳嗽昼轻夜重,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青少年或成人百日咳患者,常无典型痉咳,表现为阵发性咳嗽和暂时性缓解交替。新生儿和6月龄以下婴儿咳嗽后常常会引发发绀、呼吸暂停、惊厥、心动过缓或心脏停搏。此期一般持续2-6周或更长。
恢复期时阵发性痉咳次数减少至消失,持续2-3周后咳嗽好转痊愈。
如何治疗百日咳?
1、注意隔离,保持室内安静、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当,进食营养丰富、易于消化食物。保证患儿睡眠充足。
2、抗菌治疗,首选阿奇霉素、红霉素、罗红霉素或克拉霉素等。>2月龄的儿童或成人,若不能耐受上述大环内酯类药物或耐药者,可使用复方磺胺甲恶唑。对于疑似病例可以经验性抗菌治疗,发病1~2周内接受有效抗菌药物治疗可以减轻症状。
日常如何预防百日咳?
1、一般人群预防:
百日咳可以通过接种疫苗预防,婴幼儿应按照国家疫苗接种程序及时接种。根据我国现行的疫苗免疫程序,儿童应在3/4/5月龄和18月龄各接种1剂含百日咳成分的疫苗。目前国内医疗届正在呼吁6岁时加强接种一次百日咳疫苗。
此外,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加强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并注意咳嗽礼仪。
2、高危人群预防:
对有密切接触百日咳患者的人群应观察至少3周,若有前期症状应尽早治疗。
免疫力低下者,注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防止被传染。
家人中有发热、呼吸道症状者要注意隔离。
有百日咳接触史的易感儿童应予以隔离检疫21天,然后再进行预防接种。
对于未接种疫苗而有百日咳接触史的婴幼儿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预防。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