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没有“人才”,乡村振兴就可能沦为空谈。东乡区圩上桥镇在推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中,积极引导新乡贤对“热爱家乡、回馈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力量,发挥新乡贤带来的“鲶鱼效应”,搅活家乡振兴的潭水,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书记,这三百多亩的大棚基地,大家种什么才能赚得到钱哦”。面对闲置的大棚基地,邮路头村干部发了愁。为充分利用大棚基地,谋划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邮路头村通过线上 线下会议的形式召集在外乡贤,共同商讨发展大计。乡贤关心家乡建设,纷纷献计献策。其中,乡贤陈钱利用自身农业技术优势返乡指导蔬菜种植,并提供科技服务指导。另一位农业水稻技术专家黄晓清,坚持举办技术培训、推广新技术、引领优良品种、建立示范基地,与两户种粮大户结对子,经常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指导农民科学种田。
在他们的指引下,邮路头村创新“春种上海青—夏种西瓜—冬种羊肚菌”大棚轮作模式,不断改良土地,实现高产丰收。自模式运行以来,带动村庄50多人实现就地就业,仅2023年就发放村民务工收入12万余元。
先富不忘穷乡亲,归雁情深报桑梓。乡贤利用自身优势,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事业,吸纳帮扶贫困群众就业,不断带动家乡群众增收致富的事迹已成为当地美谈。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