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8月1日-7日为世界母乳喂养周,今年是第33个世界母乳喂养周,主题是“支持母乳喂养 共建生育友好”。
喂养是宝宝养育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当母亲感染疾病时,会担心自己会将病原体通过乳汁传染给宝宝,造成母乳喂养困惑,甚至放弃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的优点
母乳喂养不仅是喂养宝宝的最佳方式,还能帮助宝妈们进行产后修复,从而保障远期健康。
母乳中钙磷比例适宜,乳清蛋白易于吸收,母乳中的乙型乳糖可转化为乳酸,可以抑制大肠埃希菌的生长。母乳喂养还可减少儿童成年后的患病率,如高血压、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肥胖等。
尽管母乳喂养有诸多好处,然而中国的母乳喂养率却依然很低,其实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母亲存在感染时,因担忧将病原体传给子代,可能产生母乳喂养的困惑,甚至不必要地、放弃母乳喂养。
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宝妈能否进行母乳喂养?
HBV母婴传播几乎均发生于分娩过程中,而与母乳喂养无关,即病毒不是因为通过母乳喂养进入婴儿体内而引起的母婴传播。虽然HBV感染母亲的乳汁中存在病毒,若乳头皲裂、血性乳汁等可能增加婴儿接触病毒的机会,但在早年缺乏免疫预防措施的年代,已经证明母乳喂养不增加母婴传播。
随着联合免疫预防措施的广泛应用,大量研究证明,无论母亲病毒载量高低,或者乙肝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Ag)是否阳性,母乳喂养均不增加母婴传播的风险,可能原因有:
HBV不经消化道传播。
与分娩时暴露的病毒量比较,母乳喂养暴露的病毒量很低。
母乳中的乳铁蛋白能与HBV结合,可能抑制病毒的感染性。
新生儿联合免疫预防后,对HBV具有免疫力。
母乳喂养仅增加暴露于HBV的机会,但HBV经乳汁进入新生儿体内并不能复制和繁殖,而是被清除,故不增加HBV感染机会。因此,即使母亲高病毒载量或HBeAg阳性,均应鼓励母乳喂养,也无需检测乳汁中HBV DNA。新生儿出生后就可以接触母亲并吸吮乳头,无需等待免疫预防接种后才开始。如果因各种原因未能接受免疫预防接种,仍可以母乳喂养。如果新生儿/婴儿的口腔存在溃疡或其他损伤,因母乳具有抑制HBV感染的能力,且接受乙肝疫苗和HBIG联合免疫的新生儿也已经具有免疫力,故无需停止母乳喂养。
感染巨细胞病毒(CMV)的宝妈能否进行母乳喂养?
CMV属于疱疹病毒属,感染特点是潜伏感染,即一般无明显临床表现,母乳喂养能引起婴儿感染,但对于足月儿、出生胎龄≥32周或出生体重≥1500g的早产儿,感染后无症状或仅有一过性轻微临床表现,不引起明显病理损害,也不影响生长发育,因此建议母乳喂养。
对出生体重<1500g或出生胎龄<32周的早产儿,直接母乳喂养引起CMV感染后是否导致严重不良后果,研究结果不一。因此,是直接母乳喂养,还是乳汁经消毒后再喂养有不同的推荐意见,但均不建议放弃母乳喂养。
建议乳汁经消毒后再喂养,可采取冻融消毒或巴氏消毒,待新生儿体重≥1500g,或矫正胎龄≥32周,可直接哺乳。
对已经确诊感染CMV的婴儿,母乳喂养的利大于弊,因此仍建议母乳喂养。
流感病毒感染的宝妈能否进行母乳喂养?
流感病毒几乎不引起宫内传播,也不通过乳汁传播,且母乳喂养可减少婴儿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流感是呼吸道传染病,发病最初的2~3天传染性强,应暂时避免母婴同室,将乳汁吸出或挤出,由他人通过奶瓶哺乳,乳汁无需特别处理。流感后期无明显喷嚏、咳嗽时,母亲哺乳前进行洗手、洗脸、戴口罩等措施后,可以直接哺乳。
母乳性黄疸需要停母乳吗?
母乳性黄疸,常发生在生后第2-3周,有时会持续至8-12周,母乳性黄疸的机制尚不清楚,可能是母乳中的某种成分增强了肠道对胆红素的重吸收。过去经常建议通过暂停母乳喂养来诊断母乳性黄疸,但现在的研究认为,这种操作弊大于利。如果宝宝能吃能睡、精神状态好,大便黄色或黄绿色,体重增长也很正常,医生评估黄疸程度不严重且未发现其他问题,母亲一般无需因为母乳性黄疸而中断母乳喂养,需动态监测黄疸程度,通常随年龄增长,母乳性黄疸宝宝体内的胆红素浓度会逐渐降至正常水平。
对于早产儿母乳是药?
早产宝宝由于提前出生,面临更多挑战,母乳喂养能为早产宝宝提供最适宜的营养和免疫保护,是早产宝宝治疗中的重要环节。早产儿生后14天内亲母母乳喂养比例越高,早产宝宝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感染或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疾病的风险越低。(江西省儿童医院)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