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自己没有做什么特别的事,就是喜欢多走一走、多看一看、多听一听。”面对50多岁的南昌监狱八监区民警姜国东,他和蔼的脸庞、爽朗的笑声,总会让人愉悦舒畅。
回想起这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虽然干了一辈子的教育改造工作,但他始终觉得花费了心思、收获了快乐,干得很开心、过得很知足。
30多年来,从日常教育改造暴力型罪犯到集中改造违监违纪罪犯,从管理改造新入监罪犯、老病残罪犯、精神疾病罪犯到教育改造外国籍罪犯,他始终善于从细节入手,注重把每一件小事做实、做细、做到极致,结合观察和引导罪犯的行为变化和心理动态,不断促进罪犯的自我主动改造。
“开展教育改造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是要有安全稳定的环境,关键是要把握好各种矛盾的临界点,防范重大安全风险。”
罪犯唐某,由于刑期长,加之患有传染性疾病,在入监服刑后始终不能适应改造环境,经常性违监违纪,对改造存在抗拒心理和抵触情绪。作为管理民警,姜国东始终对罪犯唐某的改造状态高度重视。通过多次观察,发现罪犯唐某吃饭的时候注重收集、保存豆子类食物,并且在队列行进中经常东张西望,这些举动没有“逃过”姜国东的“火眼金睛”。在一次窗口会见中,姜国东发现性格要强的罪犯唐某,面对亲人时居然哭了。综合这种种表现,姜国东认定罪犯唐某心中有“疙瘩”。在一次又一次的谈话教育和耐心引导中,罪犯唐某终于承认企图脱逃的想法,但面对家人和民警,始终觉得心中有愧,一再纠结难以做出决定。通过细心观察和耐心教育,及时发现并制止了一起重大安全事件。
多少年来,对管理教育过的大多数罪犯,他都能清清楚楚地记得罪犯的名字、主要特征和改造转变的关键点。
“改造罪犯,用制度管理确保公平公正的基础上,还要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罪犯转变思想、转变观念、转变行动。”
正因为对教育改造工作的执着,不仅成功教育改造了一大批难管、难以改造的罪犯,还在集中改造无期徒刑罪犯中探索了文化改造新模式,在教育改造外国籍罪犯中创新推出了监地协作促改造新方法,在管理教育老病残罪犯中总结了激发改造积极性的谈话教育工作法。
每件小事坚持做好、做精致,就是“行家里手”。因工作成效突出,姜国东先后荣立了3次个人三等功,多次荣获“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公务员”“教育改造能手”等荣誉称号,成为监狱改造工作中的“老专家”。
“教育改造工作,不是一个人的功劳,还是要靠大家的共同努力,齐心协力营造让罪犯积极改造的改造环境和氛围。”
从教育改造工作转岗到安全生产,始终不变的是对安全的高度重视;从监区政治教导员到监区安全生产支委,始终不变的是责任和担当。
每天值班时,他在完成消防设施维修检查、消防器材巡查维护、配电房和用电线路检查的基础上,乐于到监区年轻民警执勤的地方去走一走,看一看,与年轻民警共同探索工作经验、管理方式和问题难点,并鼓励监区领导在处理问题、办事时多带带年轻民警,让年轻民警看到更多、听到更多、遇到更多,在长期的积累中提高处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水平。
“年轻人是监狱工作未来的希望,我要为年轻民警做为人处事的榜样,期待有更多的年轻民警成为教育改造工作中的骨干和专家。”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正是有像姜国东这样许许多多监狱民警的默默奉献、勤奋钻研和代代相传,教育改造工作更有意义、更有成效。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