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个急救分站遍布宜春中心城区和袁州区农村,救护车在城区平均到达现场时间6分钟左右,农村到达现场时间15分钟左右,远低于全国行业标准。宜春市急救中心作为全市突发事件医疗救治的“心脏”,昼夜不息地跳动着,筑牢生命守护网。
2024年,是全面落实卫生健康事业“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宜春市急救中心咬定“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不断提升院前急救服务能力,抓好工作落实,全力打造“智慧急救、能力急救、速度急救、社会急救、平安急救”等五个急救,奋力谱写宜春急救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提升信息化水平,打造“智慧急救”
8月23日,一名出生才30天的新生儿发生呛奶生命垂危。市急救中心当班调度员启用高级调度在线生命支持系统(ADLS)远程指导呼救人自救,通过ADLS系统提示,精准识别患儿病情为窒息,电话远程指导呼救人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和心肺复苏术,终于使患儿成功脱险。
启用ADLS指导自救
市急救中心自2023年1月推广应用ADLS系统以来,指导呼救者第一时间对患者开展自救互救,弥补了救护车到达之前的空窗期,在急危重患者抢救的“黄金时间”采取救治措施,极大地提高了抢救成功率,至今已使用ADLS系统成功电话指导上万余次,挽救了数千名患者的生命。在今年全国38个急救中心、近500名调度员参加的《我为市民做急救》ADLS推广活动中,宜春有2人获“中心最佳调度员”称号,4人获参与奖,在全国同行居领先水平。同时,引入调度系统呼叫定位全新技术,精准定位报警人具体方位,使患者获得及时救治。推进重点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电子地图,实现AED电子地图与宜春120调度指挥系统联通。开通残障人士多媒体报警平台、直升飞机航空救援等服务,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勇于改革创新,打造“能力急救”
“我妈突然倒地,口鼻内有血流出,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幸亏120急救车来得快,不然后果不堪设想!”黄女士说起近日母亲突发急病的情景,至今仍心有余悸。那天,黄女士陪同妈妈下楼散步,黄妈妈突然倒地,生命垂危。经急救医生精准识别患者病情为心脏骤停,果断下达医嘱,全力进行心肺复苏抢救,终于从死神手中挽救了黄妈妈的生命。
今年以来,市急救中心坚持以病人为中心,致力于院前急救服务能力建设,开展岗前规范化培训两期,培训合格急救人员83名。筹办全市院前医疗急救综合技能竞赛,举办赛前集训班培训参赛队员49人。组织开展大型交通事故创伤应急救援、大型事故应急指挥调度等实战演练,提高卫生应急能力。上半年,全市心搏骤停院前复苏560例,经过现场紧急医疗救治后,在送达医院急诊室前恢复自主循环24例,在全省同行排前列。
完善急救体系建设,打造“速度急救”
“我妈妈吃艾米果时突然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呼之无反应,情况十分危急,幸亏120及时赶到才脱险。”张先生神色紧张地说。原来,张先生母亲在吃艾米果时,突然气道堵塞没呼吸了。市急救中心急救医生精准识别患者病情为气管异物梗阻,及时将卡在患者咽喉深处的艾米果取出,并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终于使患者转危为安。
近年来,宜春市中心城区5家公立医院急救分站的开通,进一步完善了5公里急救服务圈,城区平均到达现场时间6分钟左右,远低于15分钟的全国急救行业标准。与医院“五大中心”建立无缝衔接机制,一辆救护车就是一间移动的ICU,使医疗救治前移,现场正确抢救率达100%。中心城区现有急救分站11个,急救网络医院10家,持续织密的院前急救服务网络,让群众享受到更加优质方便的紧急医疗服务。
开展急救知识科普,打造“社会急救”
“来,大家一齐举起双手,一起来练习创伤出血的止血包扎急救法!”这是市急救中心培训团队来到市交警支队,向参训学员培训急救技能的一幕。今年以来,市急救中心认真落实《宜春市道路交通事故警医联动救援救治协作机制》,与公安交管、消防救援等应急部门积极配合,进一步畅通交通事故伤员医疗救治绿色通道,发挥好“110、120、119”三方联动优势,全力救治重伤人员,有效降低交通事故死亡率和伤残率。
“被救者站在施救者前面,两手打开,身体前倾。施救者的手要抱住被救者的腰部,右手握拳,大拇指内侧贴在肚脐两指以上的腹部。左手附在右手上面,使劲向上向内按压,重复此动作,一直到异物排出为止。”这是宜春市急救中心组织培训团队走进市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开展急救知识进机关科普公益活动的一幕。今年以来,组织开展急救知识科普“六进”活动50次,惠及群众上万人次,宜春市公众的安全与急救素养提高到59%。
强化质量控制管理,打造“平安急救”
宜春市在全省率先成立院前急救专业质控中心,按照院前医疗急救医疗质量控制与评价标准,每月开展日常质控考核检查,所有发现问题均建立台账,每周在晨会交班上通报,每月列入考核公示并与绩效工资挂钩,急救工作各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均有明显改善。每年组织开展市、县两级急救中心(站)质控考核,在全省设区市急救中心质控考核与现场评估中,宜春市连续6年排位站前列。
抓实院前急救医疗安全管理,做好救护车和车载抢救设备的日检和周检工作,将督查发现的问题与绩效考核挂钩,确保出诊的救护车和车载抢救设备、药品及耗材完好率100%。加强院感管理,做好车辆的洗消和车载设备的擦拭消毒工作,确保院内感染发生率为0。针对中暑、热射病、溺水等夏季常见急症,加强防暑降温救治方案培训,做好防暑降温工作。通过全方位改善医疗服务,群众满意率达98%以上。(肖啟)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