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国外当医生——南昌市人民医院三名医生的“援外情缘”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远离祖国亲人,足迹遍布全球76个国家和地区;有这样一支队伍,3万余人60多年赓续接力,诊治患者近3亿人次,拯救生命无数。他们,就是勇担使命、救死扶伤获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的中国援外医疗队。

中国援外医疗队奋斗在一线,为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尽责,以医者仁心书写大爱与担当。但在援外医疗一线工作生活是什么体验?为此邀请南昌市人民医院去年参加援外医疗的三名医生,讲述他们在异国他乡的日子。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李登华

“有的病人因为没有钱,只能走几十公里路来看病,赶到医院就中午了。我晚点吃饭算不了什么。”驻扎在乍得的李登华,是南昌市人民医院CT\MRI室医生。他表示,在乍得,病历上只要有中国医生的签名,当地患者心里往往更加踏实。

微信图片_20240906094510

2023年9月1日,病人伊万在拍完腹部平片后,蜷缩在过道里,表情痛苦,李登华正巧经过,询问后,凭借丰富的医学经验,李登华再次仔细观察伊万的X线片发现,右侧膈肌下有少量游离气体影,并见部分小肠扩张、积气,由于气体量少,极易漏诊。他赶紧更正报告,并电话通知经治医生。

因为贫困,在乍得的普通人日常是看不起病的,很多患者拖到无法救治才来医院首次检查,当地大型检查的定价更是高于中国。“每需要进一步进行CT\MRI检查时,绝大多数患者就会因无力承担费用,让诊治戛然而止。”李登华语气中透露着无奈。

每个月,李登华都会“授人以渔”,把中乍友谊医院放射科人员集中起来,开展业务授课和质量控制读片交流,毫无保留地讲解专业知识,对极容易或可能误诊、漏诊的影像病例进行复盘,总结经验补足短板,不断规范当地医技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因此,他也收了好几位“黑徒弟”。渐渐地,助手们的医技水平提高了,特别是新来半年的尼迪特医生已能独立开展工作了。

被信任的感觉特别好——邓伟

“援突尼斯工作经历是我人生中弥足珍贵的一次历练。”南昌市人民医院CT室副主任邓伟说。

突尼斯西迪布济德大区是邓伟所在的驻地。这座小城的医院基础设施落后、医疗资源严重不足,“影像科甚至没有当地医生。”邓伟说,“一个人就是一个科室”是这里的真实写照。

微信图片_20240906094519

“这里工作量大、班次多,影像科是晚班最多的科室,还担负着每日门诊和节假日的值班任务。”邓伟回忆,刚到受援医院不久,有一次值完晚班刚回驻地,就接到医院求助电话,发生严重车祸,急缺影像科医生,“当地医护人员很信任中国医生,出现紧急情况,第一时间都是想到我们,这种被认可、被信任的感觉特别好。”

“除了提供医疗服务,如何创新援外工作是我思考得最多的问题。” 邓伟回忆,在深入了解当地需求后,他主动给当地的医生分享专业医学知识,介绍最新的医学研究成果、诊断技术和治疗方法,带着他们到临床参与实际诊疗,“手把手”传授先进技术,结合病人的具体病情和详细检查进行解说和分析,以提高科室人员的诊断能力。

跨越万里送去“心”希望——邵尤北

2022年12月,经江西省卫健委选派,南昌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一科医生邵尤北成为第27批援突尼斯医疗队西迪分队的一员。

微信图片_20240906094526

邵尤北援助所在地是在西迪布济德大区医院,目前该省唯一一家综合性医院,承担该地区人们日常诊疗,虽然在当地是中心医院,但还是存在设备落后、药品缺乏、人员短缺的困难。邵尤北凭借过硬的技术,在当地努力开展各种医疗项目,成功救治了众多心血管疾病患者,其中包括紧急抢救急性心梗患者等高危病例。他的无私奉献和精湛医术,不仅赢得当地医生、护士及家属的广泛赞誉,也获得了突尼斯中国大使馆及突尼斯卫生部的高度评价。

去年是中国派遣援外医疗队60周年和派遣突尼斯医疗队50周年,作为援突尼斯医疗队的一员,邵尤北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这一年多的经历,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职业的神圣与责任,它不分国界,承载着生命的重量。”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