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将台堡,走好我们这一代的长征路

1935年毛主席率领红军转战宁夏,留下了“单家集夜话”的红色佳话。1936年红一、二方面军在将台堡胜利会师。红军长征在宁夏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红色记忆。宁夏用红色资源教育党员干部群众和青少年,铭记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_cgi-bin_mmwebwx-bin_webwxgetmsgimg__&MsgID=5717453495331900052&skey=@crypt_5fc11484_fdd7f2078a3e060e936971c943786dca&mmweb_appid=wx_webfilehelper

“红二十五军到达单家集后,制定并宣传了‘三大禁条、四项注意’。为了不扰民晚上进村不敲门不进院,战士们就睡在街道边、屋檐下。”

在宁夏固原市西吉将台堡三军会师纪念馆,一幅“回汉兄弟亲如一家”的缎绣锦匾有着特殊意义,它是红二十五军军长程子华在1935年8月赠送给西吉县兴隆镇南大寺的。讲解员介绍,这幅锦匾的背后留下了红军与当地回族群众精诚团结合作的故事。“休整期间,红军战士不仅把驻地院子和街头巷尾打扫得干干净净,还帮助老百姓挑水、扫院,军医们也给群众送药治病,当地群众盛赞红军是‘仁义之师’。”

同年10月5日,毛泽东同志率中央红军途经单家集,留下了“单家集夜话”的佳话。单家集单南村原党支部书记单云,从小就听老人们讲述这段故事。“毛主席讲的就是中国的革命前途,再一个就是战争的形势,特别是就讲到了咱们这个制定的这个民族政策。外面的人都能听到他们两个人(毛主席和阿訇)谈话的笑声。”

1935年至1936年间,红军长征曾三次经过单家集。来自江西的战士把家乡制作米粉的方法传授给老乡,用来制作马铃薯粉条,百姓亲切地把当地出产的粉条称为“红军粉”。

1

80多年过去了,红军粉加工制作已经成为带动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一项产业。兴隆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王文宁介绍,兴隆镇现有加工作坊29家,帮扶车间两家,年产红军粉1.74万吨,产值1.45亿元。

4

80多年前,红军教老百姓制粉,80多年后,共产党带领老百姓致富。2020年11月16日,西吉县作为宁夏最后一个贫困县脱贫摘帽,历史性地告别了绝对贫困。西吉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戴华盛表示,在长征精神指引下,当地大力培育特色产业,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今年,60多万吨冷凉蔬菜销往芜湖、郑州、兰州等地,100多万吨马铃薯正在收获,青储玉米有48万亩,可以为全县55万头肉牛提供冬季的饲草保障。”

webwxgetmsgimg

高高屹立的将台堡红军长征会师纪念碑,见证着老区的沧桑巨变,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走好新的长征路。

今年国庆假期,位于宁夏六盘山的红军长征景区推出了沉浸式红色演出《不朽的长征》,在巍峨壮美的六盘山上,重现了“出发于都河”“血战湘江”“将台堡会师”等场景。

2

在宁夏固原,每年的“重走长征路 翻越六盘山”“日行百里祭英烈”等主题实践活动,把思政课从课本搬到现实。2023年,固原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赵文富作为学生家长也参与了活动。“孩子累得回来倒头就睡,脚上都磨出了水泡,再也没有提离学校远要买电动车的事。从他的转变,我看到新时代的青少年理想信念更加坚定了,面对困难不气馁不绝望,能够担当起他们这一代人的责任。”

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西吉县将台堡参观红军长征会师纪念馆时说,“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长征要持续接力、长期进行,我们每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清平乐·六盘山》

伟大的长征孕育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它不仅是历史的记忆,更是激励当代青年心怀家国,不忘初心的精神动力,一代一代接续奋斗,加油、努力,再长征!

3

 

90年前,中央红军8.6万人从江西于都集结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从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第二十五军进行了伟大的长征,途经了十余个省(区、市),在每个地方都留下了深深的“长征烙印”。90年来,这些地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长征精神,究竟有着怎样的力量呢?从10月1日起,长征沿线省级新闻广播联合推出系列报道《长征的力量》,用今日之奋斗和巨变,致敬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感悟伟大长征力量。敬请关注!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