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天新闻丨江右时评:退役军人救人牺牲,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守护

近日,江西鄱阳籍退役武警高武为救一名9岁的落水男孩,在湍急的河水中托举孩童近20分钟。男孩最终获救,他却因体力不支溺水,后经抢救无效不幸牺牲,年仅42岁。一条鲜活的生命定格在美好的五一假期,令人痛惜。他的牺牲对家人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对社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损失。向英雄致敬,愿一路走好,这是对高武最好的告别。

然而,在人们怀着感动和敬佩,迎接英雄魂归故里时,网上一些奇怪的声音又出现了:有些网友在评论区发起“值得吗?救了一家人,伤了一家人”的讨论,且得到不少网友的点赞和附和。舍身救人岂有值与不值?这样的思考和提问,着实潦草、令人无语、闻之心堵。比评判救人英雄更重要的,是要认识到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守护。

站在个体生命的角度,守护他人生命是一种本能。扪心自问,当我们看到幼小的生命在眼前即将凋零,能选择“见死不救”吗?我想,怕是不能吧。诚然,大多数人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但如果他人遇到危险时,我们只想着规避风险、冷漠旁观,那便是对不起自己的良心,甚至会愧疚难安。而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正是因为更懂得生命的难能可贵,所以即使危险重重,也要竭尽全力去相救。在“生命至上”的理念下,高武首先想到的不是“值不值得”,而是“纵身一跳”。正是这种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赋予了生命本身更高的价值和意义,让拯救更多生命的故事不断上演。

站在退役军人的角度,守护他人生命是一种天职。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守护人民、服务社会都是军人最神圣的使命。“退伍不褪色”,脱下军装仍是军人,军人的本色与忠诚自带红色基因,是一种精神传承。正如抗日战场上战士们前赴后继的牺牲,抗洪战场上无畏的抗争,军人考虑的从来不是个人,而是家与国,还有背后无数的群众。这种使命感早已融入军人的血脉,成为他们身体的一部分。对于高武而言,无论身处何时何地,救人都是内心使命的召唤,是对军人“矢志不渝为党和人民事业拼搏奉献”的践行。这一跳,跳出的是军人融在骨子里的使命感。

站在社会道德的角度,守护他人生命是一种大义。“丈夫见义勇为,祸福无预于己。”见义勇为秉持的是大义,是对社会正义和善良的有力彰显,弘扬的是社会正气,传递的是正能量,是需要大力倡导的核心价值观。高武的这种见义勇为精神,能够凝聚人心,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让人们感受到人世间的温暖和美好,同时激励更多人在他人遇到困难时挺身而出,形成积极向上、互帮互助的社会氛围。如若人人都“明哲保身”,那么社会将一盘散沙、人心将分崩离析,这样的社会,这样的人间,就值得吗?

生命不是算术题,“小我”之外有“大我”。不管是“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的古语熏陶,还是“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的人格践行,亦或是“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的时代号召,第一时间救人都是正确的选择。当我们看到无数网友向英雄的离去致敬,看到满街群众为英雄送行,看到家乡父老乡亲以“最高礼遇”迎接英雄魂归故里,他的牺牲和奉献便在以另一种方式延续价值,这就是对“值得吗”诘问最好的回应。(长天新闻评论员)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