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现场(黄玉婷 摄)
7月9日,江西省政府新闻办、省发改委(省长江办)联合召开江西省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新闻发布会。省发改委党组成员、省生态文明办专职副主任刘兵解读《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实施方案》。省自然资源厅二级巡视员刘茂春,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钊,省金融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徐鹤飞,省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曾永生,抚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谭小平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省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副处长徐承主持新闻发布会。
人民网记者(黄玉婷 摄)
人民网记者:开展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是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基础性工作。请问我省在开展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工作方面有哪些工作部署?
省自然资源厅二级巡视员刘茂春(黄玉婷 摄)
刘茂春: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按照资源公有、物权法定和统一确权登记的原则,对全省行政辖区内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以及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和所有自然生态空间统一进行确权登记。清晰界定全部国土空间各类自然资源资产的所有权主体,划清全民所有和集体所有之间的边界,划清全民所有、不同层级政府行使所有权的边界,划清不同集体所有者的边界,划清不同类型自然资源的边界,为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提供基础支撑和产权保障。
我省作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2016年就开展了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试点,为我省乃至全国的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提供了经验。2019年12月省政府印发了《江西省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总体工作方案》,部署全面开展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按照分年度、分阶段推进的工作思路,2020年,我省已部署开展了九岭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清山世界地质公园、梅岭国家森林公园、药湖国家湿地公园、仙女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5个自然保护地,以及修河、潦河干流的自然资源调查与确权工作,配合自然资源部做好长江干流(江西段)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工作。今年将做好赣江、信江、抚河、饶河、桃江、锦江等6条水流的自然资源确权调查。在完成重点区域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基础上,启动非重点区域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工作,满足建立健全我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需要。
江西日报记者(黄玉婷 摄)
江西日报记者:积极推进碳排放权权益交易是生态产品市场交易的重要内容,请问我省在这方面工作进展情况如何?
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钊(黄玉婷 摄)
陈钊:积极推进碳排放权交易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多元化路径的重要体现,也是利用市场机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抓手。
2020年底,生态环境部公布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并印发配套配额分配方案和重点排放单位名单,正式启动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全国碳市场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率先开展上线交易,今年共有2225家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纳入2019-2020年全国碳市场交易。目前已完成线上交易模拟测试和真实资金测试,正在组织开展上线交易的各项准备工作。
今年我省共有45家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参与全国碳市场交易。为保障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顺利进行,我厅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完成配额预分配工作。通过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向我省2019-2020年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发放预分配配额共6448.6474万吨。
二是完成2020年度碳核查工作。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7家技术服务机构对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020年度温室气体排放报告进行核查,核查结果将作为其2020年度碳排放配额清缴依据。目前已完成现场核查与复查工作。
三是大力开展碳交易能力建设。与“中欧碳市场对话与合作项目”合作,5月在新余市举办2021年全省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培训会,提高重点排放单位参与全国碳市场的能力。
下一步,我们将做好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019-2020年度碳排放配额核定和清缴履约工作,给今年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省政府网记者(黄玉婷 摄)
省政府网记者:打通“两山”双向转化通道,实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离不开绿色金融的大力支持。请问下一步,全省金融系统将如何发挥绿色金融重要作用,加大绿色金融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支持力度?
省金融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徐鹤飞(黄玉婷 摄)
徐鹤飞:近些年来,全省金融系统以加快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为契机,积极推动绿色金融服务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在试点推进、服务创新、复制推广等方面持续发力。去年7月,以省绿色金融改革创新领导工作小组办公室名义印发试点方案,为抚州探索“两山”转化实现路径提供政策支持;11月,组织召开全省“两山”转化金融服务工作现场会,总结复制推广试点经验;今年4月,成功举办全国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第四次联席会议,学习交流绿色金融支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经验做法。截至一季度末,全省绿色贷款余额3149.8亿元,同比增长859.51亿元,增速37.52%,高出各项贷款平均增速20个百分点,绿色金融支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能力明显提升。
下一步,全省金融系统将继续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刘奇书记在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先进表彰暨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进大会上的部署要求,定位上,把金融支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放在首位,将实现生态产品价值的需求作为金融服务的要求。目标上,以大力深化绿色金融改革创新为抓手,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持续“赋能增值”,全面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部署。工作上,一是强化顶层设计。紧扣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已将绿色金融支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纳入《江西省“十四五”金融业发展规划》和《江西省“十四五”绿色金融规划》,正在研究出台金融支持碳达峰碳中和的工作举措。二是创新产品服务。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产品服务体系和组织体系,引导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可持续原则,提升生态产品价值发现、评估及实现能力。持续扩大信贷投放,进一步拓宽生态产品融资渠道,防范生态产品贷款风险;推动投融资多元化,积极发挥资本市场对生态产业融资服务功能;强化保险保障作用,有效发挥保险资金长期投资优势,推动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科技保险、农业保险等创新发展。三是夯实基础保障。目前全省绿色产业项目库有项目1953个,总投资1.19万亿元;其中今年新设碳达峰碳中和板块有项目45个,总投资536亿元。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生态产品板块项目库建设,充分利用省普惠金融综合服务平台逐步实现线上常态化项目对接服务。同时将金融支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情况纳入对各地的高质量发展考核中绿色金融专项考核,以及对各金融机构的年度考核激励,不断提升政策传导和督促引导效能。
金融时报记者(黄玉婷 摄)
金融时报记者:生态产品总值(GEP)核算是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基础,请问有了GDP,为什么还要引入GEP?我省GEP核算如何开展?
省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曾永生(黄玉婷 摄)
曾永生:首先回答第一个问题,有了GDP,为什么还要引入GEP?
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一定时期内全部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它主要是衡量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长期以来,考察经济增长最常用的指标就是GDP,它对及时把握宏观经济形势、制定经济政策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GDP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它不能反映经济增长对资源环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和资源消耗的代价,不能度量因环境变坏所付出的社会成本,如果只注重经济增长,而不顾资源损失、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就有可能造成经济增长了,而人民生活质量却下降的局面,甚至经济本身也不可能持续增长。
GEP即生态系统生产总值,也称生态产品总值,是指一定区域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的各种物质产品与服务价值的总和,它主要是衡量自然生态系统对人类的贡献。GEP核算可以有效弥补GDP核算未能衡量自然资源消耗和生态环境破坏的缺陷,将无价的生态系统各类功能“有价化”,让人们更加直观地认识生态系统的价值。
建立GEP核算制度体系,探索实施GDP和GEP双核算,更能体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新发展理念,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挥绿色发展指挥棒作用的必然要求。
第二个问题,关于我省GEP核算如何开展。
开展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是一项全新开创性的工作,涉及面广、技术要求高、工作难度大。GEP核算是价值量核算,它要在摸清生态系统生态产品实物量(功能量)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方法计算出各项实物量的货币价值,加总得到最终GEP。所以,建立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标准是开展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为此,我局将联合相关部门和科研机构主要从三个方面开展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工作:一是选择部分市、县先行开展GEP核算试点,探索制定全省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标准(包含指标体系、技术规范和核算流程);二是探索建立全省GEP核算统计报表制度,规范核算数据来源;三是全面开展GEP定期核算,建立实施全省生态产品价值考核制度。
香港大公报记者(黄玉婷 摄)
香港大公报记者:抚州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纳入全国首批试点,经过近年的试点建设,请问谭市长,抚州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取得哪些可复制、可推广、甚至有全国影响经验成果?下一步试点工作将怎么深化?
抚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谭小平(黄玉婷 摄)
谭小平:2019年9月,由国家长江办批复,抚州市成为全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两个试点市之一(另一个是浙江省丽水市),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给予江西老区人民的一份政策“大礼包”,对此,我们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一年多来,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以机制体制改革创新为核心,积极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加快打通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双向转化通道,试点工作取得可喜成效。主要做法是:
一是创新核算体系,量化生态资源总值。委托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开展研究,将全市生态产品分为生态物质产品、调节服务产品、文化服务产品三大类12个核算指标、22个核算科目,核算出2019年抚州市生态产品总值3907.35亿元,是当年GDP的2.59倍。7月6日,我市参与牵头起草的《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技术规范》江西省地方标准正式发布,为促进高颜值生态与高水平发展、高品质生活的有机统一,探索经济发展质量和生态产品价值“双考核”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是创新绿色金融,赋予生态资产价值。在全市组建了7家生态金融事业部和6家生态支行,成立了抚州绿色保险产品创新实验室和资溪全省首家“两山银行”。推进农地经营权、林地经营权“两权”抵押贷款,推出古村落金融贷、畜禽智能洁养贷、公益林收益权质押贷、“信用+多种经营权贷”等20余种绿色信贷产品,开发了南丰蜜桔气象指数、碳汇价格指数等10余种特色农业保险,建立了风险分担缓释机制,省市县三级共配置风险补偿金1.27亿元。截至今年5月底,全市生态产品类贷款余额287.85亿元,有力地促进了抚州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并为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增添了动力和活力。
三是创新体制机制,助推试点取得实效。加强生态司法保障体系建设,出台了《抚州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办法》和《抚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将试点工作纳入了法制化轨道。完善考核机制,将绿色发展指标和生态文明目标纳入年度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加强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实行国土空间规划分类考核。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开展水资源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推广“绿宝”碳普惠制,全面形成绿色低碳、简约舒适、文明健康的社会新风尚,为率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探索了新的实施路径。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发布的《实施方案》要求,立足“做规模、做标准、做规范”目标,争创全国区域性生态产品交易中心、国家“碳中和”试验区,努力在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创新绿色金融服务、拓宽“两山”转化路径等方面,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抚州经验。
抚州是一个“有梦有戏”的地方,最后,欢迎各位媒体朋友们常到抚州走一走、看一看,为抚州高质量跨越式发展鼓劲,为我们绿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赋能,谢谢大家!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