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诗会友,相互砥砺,有助于在青少年中形成一股学习诗词的热潮,感受文字精炼之美,诗词表情达意之趣。
11月16日,记者走进南昌市松柏学校(朝阳校区),为其授予江西省教育厅教学教材研究室和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共同颁发的“江西少年诗词大会‘省级优秀组织单位’”称号。据了解,该荣誉一年评选表彰一次。
“获得这么大的荣誉,作为校方来说是非常荣幸的。我们认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诗词文化是每个华夏儿女的职责,更是当代教师的使命。获得这份荣誉更多地是学生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上级部门对我们工作的认可与赞赏。同时激励着我们要把事情做得更扎实。”南昌市松柏学校(朝阳校区)副校长朱曼告诉记者。
南昌松柏学校(朝阳校区)在参与“江西少年诗词大会”活动中发现了一批又一批喜爱诗词并且有着扎实功底的孩子们,丁奕辰、熊昕就是其中的两位。
丁奕辰选手告诉记者,学习诗词除了让自己在写文章时会运用借鉴之外,还懂得了更多的传统美德。比如,尊老爱幼、勤俭节约、助人为乐等。熊昕则说,在爱上诗词之前,她看到瀑布只能说“啊!这个瀑布好美啊。”但是有了一定诗词储备量后,便可以像诗人一样,运用一些诗词来形容一些美好的事物。并提倡希望更多地小朋友可以共同来参加诗词大会,也希望在日后的活动中一起以诗会友。
在过去的四年里,“江西少年诗词大会”坚持守正创新,以优质内容和精准传播为核心,不断创新比赛环节和互动模式,吸引了全省累计超过120万名青少年参与,已逐步成为“江西最权威、全国有影响”的青少年文化活动。
2000年前,孔子曾说过:“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在此希望,每一位参与选手,在大会期间都可以结交朋友,开阔眼界,增长见识,这又何尝不是诗词带来的一份幸运。
南昌市松柏小学创办于1937年抗日战争时期。当时,南昌市天主堂教会为解决逃难人员子女读书问题,在现在学校所在地建设了一所难民学校,当时学生只有100多人。抗战胜利后,难民学校取名为“公进小学”。1949年解放后,学校由政府接管,并先后更名为“南昌市第四区中心小学”、“南昌市西湖区中心小学”。1969年正式定名为现在的“南昌市松柏小学”。
2013年夏季,为了扩充优质教育资源,西湖区委、政府及教科体局运筹帷幄,将松柏小学与相邻的干家巷小学进行全面整合,形成一套班子两个校区的格局,让更多的孩子在家门口便能享受名校的优质。
学校一直秉承“松柏终有参天时”的校训,历行“为学生营造幸福的成长空间,为教师搭建成功的发展平台”的办学理念,孕育了“爱生善教,循循善诱”的教风和“尊师会学,学无止境”的学风,形成了“博学、自信、感恩、励行”的校风。
悠久的办学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让松柏小学赢得了家长的口碑、上级部门的赞誉、社会各界的认可。学校先后被评为中央文明办未成年人道德建设优秀单位;全国少先队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组织奖;教育部新课程师资培训先进单位;全国信息技术创新管理示范校、江西省人民群众满意学校、江西省德育示范校、江西省平安文明校园、南昌市名校……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