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茶可不是缓解压力的“小绵羊”

不久前,家住深圳的王先生有天突然就昏过去了,去医院后检查发现,王先生颅内有近15厘米的静脉血管出现了栓塞,并且他的颅内压最高值超过了正常最高值的50%,家属称,王先生平时工作压力大,不怎么喝水,渴了就是奶茶,医生表示长期喝奶茶等不良生活习惯造成了颅内的静脉窦血栓。

“立冬的第一杯奶茶”、“年轻人标配”、“办公桌常驻吉祥物”、人生中的“快乐水”、一些网红奶茶店排队几小时,“一杯”难求、似乎出门逛街手中没有一杯奶茶,就会被视为“另类”,看到这些,还真就以为奶茶是“小绵羊”了。

据悉,奶茶之所以招人喜爱,是因为大部分人把它当做轻松生活方式的代言、缓解压力的代替物。深夜加班困顿萎靡时,奶茶是能让人觉得“扶我起来,我还能再做500页PPT”的续命水;喝着奶茶逛街几乎是年轻的标配,来表达那种溜溜达达的轻松感;奶茶带着一丝消遣和治愈功能,隐含一种能让身心休息的闲适状态,广受追捧。可作为含糖饮料,看似无害,长期无节制饮用则非常危险。

因为过量喝奶茶,危及健康的事件并不少见。一天一杯奶茶,22岁女老师突然晕倒被送ICU;小伙每天五六杯奶茶“续命”,血糖爆表昏迷7天;每天两杯奶茶,12岁女孩体重飙到166斤,患多种疾病;甚至出现了被奶茶“驯化”的九零后、零零后,患上了“奶茶瘾”,不喝奶茶就坐立不安。这一桩桩一幕幕都在提醒着我们奶茶可不能多喝!

事实上,有些奶茶中的“奶”是用植脂末代替牛奶,植脂末中的反式脂肪酸,长时间摄入就会提高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奶茶会让人兴奋是因为“咖啡因”,并且其含糖量高,脂肪高。这些成分都更容易导致身体发生肥胖、高血压加重、睡眠质量下降、加速皮肤衰老。

预防喜爱变成悲剧,自身要自律,不可“奶茶穿肠过,健康心中留”,虽然喝奶茶非常快乐,但是身体才是快乐的本钱;企业要对原料把关,以把最健康的饮品给消费者为工作宗旨,杜绝利益至上;社会大众要倡导健康生活,不宜过度追逐奶茶潮流,需养成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

奶茶作为我们生活的“甜”,中和了生活的其他味道。因此适当饮用奶茶是无碍的,但我们不能仅依赖“奶茶”去解决生活压力,毕竟我们遇到的困难不是喝一杯奶茶就能解决的。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