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是个永恒的话题。不管是两会期间的代表委员发言,还是政府工作报告,养老都有着满满的存在感。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国近3亿人领取养老金,必须确保按时足额发放。今年是我国自2005年以来连续第16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也是继2016年以来连续第五年同步统一调整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
一场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养老金发放会不会受影响,尤为人们关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上调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使“六保”红利愈加厚重。全国两会后,多地明确提出建立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已有10多个省份出台方案,明确了上调标准,正在按“行动图”抓落实兑现。
养老金一直备受关注,个中不乏一些担忧。总体来看,全国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5万多亿元,养老金保发放没有问题。之所以时常引发讨论,主要是长期存在旱涝不均,“贫富”差距明显。也就是说,在省际之间,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南北之间、东西之间,同样的级别、工龄,退休之后拿到的养老金差别甚大,使人感到养老不公平。究其根源,主要是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造成的。要想赶平,在客观上很难一蹴而就,只能多方施策,循序渐进,在不断加大区域间协调、平衡发展的前提下,稳妥推进、提低赶高。对此,需要社会科学把握预期。
中央调剂是在现行标准下保证足额发放的关键。今年3月份,人社部会同财政部下发了2020年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预缴拨计划。4月初,一季度的调剂资金已经全部拨付到位。在实施过程中,人社部还特别协调提前上解了部分资金,定向增加了对湖北省一季度的中央调剂拨付额。近几年,中央加大调剂力度,对保证各地养老金足额发放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中央调剂,是我们的制度优势,可解燃眉之急。但长远来看,需要不断提高统筹度,实现全国一盘棋,才能充分体现养老的公平性。这是一个渐进过程,只能一步步的来。眼下,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正在加速推进,可望较快解决省域基金不平衡问题。到今年底,所有省份都会实现基金统收统支,不仅进一步增强省域保发放的保障功能,也为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打下基础。日前,江苏、河北出台文件,明确全省统收统支统管。这一南一北,遥相呼应,可见省级统筹的脚步正在加快。
各种保险制度的机理,主要是体现社会接力式互助共济的初衷。互助共济的实现,是以尽最大范围统筹为前提的。如果统筹广度不足,那么保险就成为“不保险”。目前收不抵支的是部分地区,而所谓“较高结余”是全国总账。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原有省级调剂金模式的短板逐步显现。实行基金全省统收统支统管,可以最大化地发挥基金在全省范围内的互济功能,但跨省区之间,如果出现缺口,却难以靠系统自觉调剂解决。养老的改革取向,应本着破解区域性结构矛盾,让互助互济实现最大化。这样,才更符合民众期待,也更符合“保险”的本意。
从某种意义上讲,怎样发放养老金关涉生命权是否平等。从社会发展看,分层性养老向统一模式并轨,地方统筹向全国统筹进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解课题。(张全林)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