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铜鼓:“美丽经济”点亮千家万户红火生活

今视频客户端讯 “早就在抖音上看到这边的滑雪场,今天终于和朋友一起过来了。在家附近就能感受北方的速度与激情,真得很开心。”12月16日,在宜春市铜鼓县七星岭国际滑雪场开园的第二日,家住南昌的谢圆圆就和朋友一起自驾过来游玩。

铜鼓县,一个位于赣西北的小城,有丹霞碧水的绿色生态、丰富厚重的红色历史、源远流长的客家风情,森林覆盖率高达88.04%、居全省首位,水质综合指数连续多年位列全省第一,空气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多达7万个,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铜鼓也因此获评江西“风景独好”旅游名县、“2023美丽中国首选旅游目的地”等荣誉,2024年又上榜全国“美丽县城”名单。

那么,铜鼓县是如何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并惠及千家万户的呢?

近年来,铜鼓全面实施“文旅兴县”发展战略,持续推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全域旅游迸发新活力。铜鼓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文化广电旅游局局长李想平告诉记者:“围绕‘一年四季游铜鼓’的发展思路,铜鼓已开启‘四季有约’旅行模式,重点打造‘春踏青赏花、夏避暑漂流、秋采果骑行、冬泡泉滑雪’的四季康养精品旅游线路,形成了红色研学游、休闲度假游、客家风情游三位一体的旅游发展新格局,‘长寿铜鼓·康养胜地’品牌更加响亮。”

“一到周末,最少有上千人过来滑雪。预计这个冬季的游客将超过8万人次,甚至更多。”七星岭国际滑雪场副总经理邓细德介绍称,2025年元旦开始,该滑雪场将邀请海狮和企鹅等过来表演,让游客有极地生活体验。

除了滑雪,铜鼓的温泉也吸引了大量外地游客。在铜鼓县大塅镇的汤里文化旅游度假区,有不少慕名而来的游客在此泡温泉和康养。不仅如此,这里一步一景,亭台楼阁交相辉映,有明鉴湖、仁亭、孚应桥、新国风书院、汉唐之风的古风长街,还有原度超高的“同福客栈”,都让游客流连忘返。

正在度假区泡脚的游客李华是宜春市上高县人。“早就听说这里不错,一直没空来,这周特意请假带家人过来泡温泉,享受这难得的团聚时光。”李华说道。

说起景区这些年的变化,汤里文化旅游度假区董事长周其亮笑着说:“这几年来游客一年比一年多,不仅是泡温泉,来这里避暑、观光、康养的也越来越多。”

三都镇东浒村生态环境优越,“五古”(古樟、古祠、古塔、古桥、古观)文化底蕴深厚。东浒村2019年被评为“国家森林乡村”,2020年确定为省级“水生态文明示范村”,2023年建成了国家森林公园。

“近年来,东浒村大力发展产业促乡村振兴。村集体依托已建成的基础设施及‘五古’资源入股江西东浒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占股30%;引资300余万元改造老小学、老村部,建成了集住宿、餐饮、休闲、研学于一体的‘铜鼓县九号民宿’。”东浒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袁梅慎表示,这些产业每年可以为村里提供就业岗位100多个。

在村里的东浒景区,已连续举办“铜鼓县首届油菜花节”、“铜鼓县首届社区运动会”、“东浒景区第八届龙虾美食节”等,吸引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该景区负责人袁管春表示,他们景区旺季的时候用工达60多人,淡季的时候也最少要招10余人。

“在家里就业真得很幸福,可以老婆孩子热炕头。”在东浒景区做安全员的袁志勇是东浒村村民,之前一直在外地打工,他说:“2017年,听说村里建起了景区需要员工,我毅然回到了老家。现在每个月有4000多元的工资,每天能回家照顾家人,感觉幸福指数很高。”

值得一提的是,铜鼓还以“第一等环境”为核心构架,打造优质“消费圈”。每年投入1000万元以上旅游营销资金,聚力业态、产品、市场、服务融合,完善出台文旅消费奖励办法,推动康养、冰雪、温泉、民宿、夜经济等N种业态融合发展。

“铜鼓已成为南昌、长沙、武汉等周边城市居民文旅消费的目的地,现在年接待游客量超10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50亿元。”李想平介绍,下一步,铜鼓县将继续践行“两山”理论,努力实现生态效益、文化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全力贯通生态康养文旅价值实现渠道,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让铜鼓县人民的生活越过越红火。(记者 罗津 摄像 王嘉伟)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