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银行”助力老年人“老有所养”

据七普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老有所养”成为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居家养老功能弱化,机构养老发展有限的背景下,转变思路补充互助养老方式成为一种选择,“时间银行”便是其中一种重要方式。它说明了不止青年人能通过学习为自己投资,中老年人也能为自己的未来投资。

虽然我国老龄化趋势明显,但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我国老年人中拥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有3669万人,占比13.90%,同时60-69岁的低龄老年人口占到55.83%。这些低龄老年人大多具有知识、经验与技能的优势,身体状况尚可,同时为社会发挥余热的意愿强,这为互助性养老提供了充足的人力基础。我国已有的社会实践也印证了这一点,从2018年民政部将“时间银行”纳入试点范围,各地已从社区自发设立、基于政府购买服务设立以及依托第三方设立三种维度开展相关实践,上海还于2020年将“时间银行”写入养老法规,这些活动的顺利开展说明“时间银行”具备充足的现实可能性。

新技术的发展也为“时间银行”的推行提供了技术可行性。基于疫情而被人熟知的“健康码”以及移动支付的普遍使用极大地加快了中老年人对数字化社会的适应程度,提供服务的老年志愿者接受“时间币”的成本有效降低。同时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也为“时间币”的保存以及可信度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时间银行”有望更好地接入信息化社会,得到长久而持续的应用与发展。

养老作为我国提升人民幸福感、满足感的重要工作,需要制度方法上的不断探索与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时间银行”是互助养老的重要方式,应及时进行实践与完善。我们要统一标准,完善系统,尽快完成全国互联。同时,适度培训,提高意识,提升实际服务质量。再者,还要依托社区,联系机构,探索多样工作方法。工作开展得越早,问题才能发现的越快。人民生活的越好,国家才能发展得更强。

适老化改造自上而下,银发经济如火如荼,对待老人的态度考验一个国家的良心。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敬老爱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同时我们也不应忽略勤劳而伟大的中国人民实现自我价值的意愿,我们要推广志愿服务新理念,创新“互助养老”新模式,共同构筑共建共治共享的美好新家园。(唐心宇)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