掏出手机打开外卖平台,短短十来分钟时间,外卖小哥就给你送来热气腾腾的回锅肉、鱼香肉丝、宫保鸡丁 ......你以为这是餐馆师傅现场炒制的美味佳肴,殊不知它可能是几个月甚至一年前生产的料理包,仅仅加热了几分钟就摇身一变成为你手中的外卖。
所谓料理包,就是工厂流水线提前加工出来的半成品,只需常温或者冷冻保存,保质期可长达半年或一年。消费者点餐后,店家只需取出料理包,按照说明书加热,倒进餐盘。据记者调查发现,料理包的身影已经渗透进我们日常所点的外卖里,从粥粉面饭到汤煲盆菜,可以说样样俱全。甚至有料理包供应商表示,现在外卖店基本上都在用料理包。
对于外卖行业中见怪不怪的料理包现象,消费者却态度不一,有人认为“料理包价格便宜,质量可能有问题”,也有人表示“在保证干净、卫生、生产达标的前提下,可以接受一些商家使用外卖料理包,但商家应将使用情况如实告知消费者”。显而易见,不管消费者接受程度如何,其共同的顾虑都指向料理包的卫生问题和透明度问题。
消费者之所以选择点外卖,无非是希望能快速吃上热气腾腾的卫生饭。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料理包的出现既满足了消费者快速就餐的需求,又能够提高外卖餐饮商家的配菜速度,而且标准化的生产也确保了食物的安全卫生,可谓一举多得。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商家在使用料理包的同时,必须把消费者的权益放在第一位,既要让消费者吃得明白——保证消费者的知情权,又要让消费者吃得放心——维护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
要想让消费者吃得明白,需要商家秉承诚信第一的原则。其实对于消费者而言,反对的未必是料理包本身。在街头巷尾的便利店中,料理包的身影随处可见,也有不少消费者选用。就此而言,商家将料理包加工成外卖出售也并无不妥,但理应公开透明地告知消费者,而不能在面对消费者追问时依然忽悠说是现炒现做。如果消费者花着现做的钱,吃的却是进价几元钱的料理包,如此货不对板,自然不会满意。
而要想让消费者吃得放心,则需要相关部门从源头处把关,做好对料理包生产企业的监管。一方面,要从资质审查、经营许可、人员培训等方面严把准入关,提高料理包企业的准入门槛,防止黑心作坊混入其中;另一方面,也要在制作、保存、流通、使用等环节严把质量关,确保料理包的安全卫生,合乎规范。
作为预制菜的一种,外卖料理包的盛行已成为一种趋势。中商产业研究院近日推出的《2021中国预制菜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指出,中国目前的预制菜市场存量约为 3000 亿元,未来6-7年可以成长为万亿元规模的市场。但越是如此,越需要充分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打好料理包的安全卫生底色。唯有让消费者吃得明白,吃得放心,料理包产业才能走得更长远、更平稳。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