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福建省厦门市开展“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专项整治行动,剑指各级各部门在新媒体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中国纪检监察报)
随着社会发展时代变迁,线上工作,“云端”奔波,“指尖形式主义”悄然诞生,增加基层负担,危害群众利益,破坏和谐秩序,架空真抓实干。对此展开专项整治,方能让“指尖”回归本位,指向实干。
“步步为营”,循序推进。线上工作日积月累,“指尖形式主义”已然形成,对此整治,必须扎实推进。专项整治分自查摸底、清理整治、成果巩固,如督促主管部门纠正强行推广安装政务新媒体的行为,要求不能简单片面将点击量、转发量或下载数、关注数等作为绩效考核排名的指标,不能以“打卡留痕”代替实际工作评价等。三个阶段,明确任务,树立标准,让铲除指尖形式主义形成气势,打造震慑,强力推进。
“对症下药”,特色精准。针对指尖形式主义的具体问题,必须对症下药,特色发力,精准出击,方能刨根究底,挖出病灶,见到实效。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设立谁整治”的原则,对工作群过多过滥、APP或微信公众号多而不实、网络投票评比失真变味等痛点进行系统整治;对干部群众反映较为强烈的网络投票评比失真变味问题,及时取缔不合规的评比表彰项目,出台制度规定,进行规范引导。这些工作立竿见影,树立信心,激发热情,形成联动效应。
久久为功,长久长效。形式主义在具体工作中很有“市场”,因此,必须坚持不懈,打持久战。既要出重拳“当下改”,也要建制度“长久立”,明确“不得以组织名义通过各类渠道要求单位工作人员投票、点赞及朋友圈转发”等6项纪律;梳理完善新媒体管理流程,定期对开设互动交流栏目的微信公众号、微信工作群、QQ群的情况进行检查,纠正重“痕”不重“绩”、重“迹”不留“心”等问题……这些纪律与常规,让形式主义市场被动“显原形”。
形式主义是务实主义的大敌,指尖形式主义浪费指尖,也浪费脑力,让形式主义在“指尖”销声匿迹,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尖,才是我们的宗旨。(徐岚)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