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时评丨管好“小公章”服务“大民生”

在村里,小小一枚公章,既牵涉村干部用权,也关乎百姓切身利益。今年以来,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纪委监委针对一些行政村存在“人情章”“糊涂章”“空白章”等乱象,探索村级“智慧用章”,将村级小微权力“锁”进“数字套筒”中,推动村干部廉洁用权,高效办事。(11月21日 半月谈)

基层公权力既是政府权力的“末梢”,更是国家与社会关系的“铰链”。从村民盖章难、难盖章的诟病,到人情章、糊涂章的乱象,让“小公章”沦为基层腐败的“大隐患”。而今,浙江省探索村级“智慧用章”,用数字化模式破解了基层小微权力监管的“难题”,将权利锁进“数字套筒”里,让公章使用运行在阳光下。让监管不再“慌章”,群众不再“发愁”。

村级公章是村级公共权力的象征。小到一张证明,大到村土地承包合同,都得离不开村委会公章。然而,村委会公章使用失范、管理混乱等问题并不鲜见。事前审批随意、事中监管缺失、事后追溯难度大,造成了调查发现难、追责惩戒难的监管痛点,让“小公章”沦为了基层“微腐败”的“高发地”。“智慧印章”不仅将用章者、用章内容、用章时间等关键信息锁定并上传保留,更智能化比对用印前后内容,使基层小微权力“审、用、管、督”形成一体化闭环式管理。与此同时,将盖章所花时间由2.5天缩短至3分钟,既确保了用章安全,更提升了办事效率,让村级公章既有“章法”更暖“民心”。

印章管理一小步,社会治理一大步。“智慧公章”是通过数字化改革完善公章管理的有益探索,不仅规范了基层行权用权,管住了“小微权力”,更提升了服务水平,让村民“少跑腿”用章“更透明”,是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可喜进步,更是践行“人民至上”的生动实践。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要想管好基层“小微权力”,既要管好“小公章”,更要织好“监管网”,绘制好“小微权力”的权力清单、运行清单、监管清单,才能提升群众参与监管的积极性与精准度。而唯有建立健全村务管理的长效机制,扎紧权力的“铁笼子”,管好村集体的“钱袋子”,牵住发展的“牛鼻子”,才能真正让“微权力”服务好“大民生”。(王鸣镝)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