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切莫“沉迷”短视频

近年来,短视频因其碎片化、互动性、丰富性、嵌入性等特征,很好地迎合了网络社交需要,逐渐成为社交“顶流”。日前,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用户规模达9.75亿,占网民整体的94.5%,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达9.34亿,占网民整体的90.5%。在这一趋势下,党员干部很难“置身事外”,由此也引发了三种潜在风险,需要引起警惕。

警惕随时“刷一刷”的风险。短视频具有“短、奇、快”的特点,只要有智能手机、移动网络,上下班途中、工作间隙,时时、处处可以“刷一刷”。特别是伴随算法推荐等技术的应用,平台还能根据用户偏好,推送相应内容,更容易使人沉浸其中。这对于缺少时间管理观念、自控能力较差的年轻干部而言,尤为不利。长期浸泡在短视频中的后果是,造成时间的大量浪费,影响精神面貌和工作状态。特别是,从各地纪检监察机关通报的干部作风问题来看,有不少党员干部因为在上班时间用手机观看短视频受到处分,在令人震惊之余,留下深刻的警示。

警惕随手“点一点”的风险。短视频平台操作便捷,互动性强,用户碰到心仪的作品,可随手点赞、加关注以及转发评论。不可否认,短视频平台不乏主流媒体弘扬“正能量”的主旋律作品,但也充斥着靠猎奇、刺激、低俗、娱乐等内容博人眼球的“负能量”作品,如果不加辨别,“手滑”点赞、关注,甚至转发评论,势必破坏党员干部的网络形象。特别是以微信为载体的“视频号”,其本身并不需要单独注册,凡微信用户即可使用该项功能,党员干部在其中每次不经意的点赞,都会被全部微信好友看到,造成后续影响“不可控”。

警惕随处“拍一拍”的风险。短视频平台的兴起,使用户只需简单拍摄上传,便可轻松分享自己的日常工作生活,同时也拥有了无限传播扩散的可能。诚然,党员干部以个人身份通过短视频平台发布内容,分享自己的生活日常,本身并无可非议。但有部分刚进入工作岗位的年轻干部对一切都充满“好奇”,热衷于分享自己的工作,例如在参加会议时,偷偷录制短视频,冠以“第一次参加会议”之名发布,或者在办公室录制工作有关内容,名之曰“记录日常”,甚至在发布时上传定位信息,这些拍摄于工作场合的短视频,可能在某个不经意的镜头间,暴露信息安全隐患。

“物无美恶,过则成灾”,短视频正是这样一把“双刃剑”,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合理把握使用的“度”,在降低“依赖”的同时,严守工作纪律,不发布与工作有关的内容,并时时处处传播“正能量”,以实际行动引领网络新风尚。(康雪宾)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