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艺术职业学院师生同台打造“沉浸式”美育思政新课堂

10月23日 ,江西艺术职业学院实验剧场《黄河大合唱》大型交响合唱音乐会,超百人豪华阵容以澎湃之声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纪念《黄河大合唱》首演85周年,聆听黄河奔腾之声,重温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砥砺向前!

序  致欢迎辞

音乐会伊始,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杨潮兴代表学院党政和全体师生,对各位领导、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台前幕后的所有演职人员表示诚挚的感谢。杨潮兴表示,《黄河大合唱》交响合唱音乐会,重新演绎红色经典作品,致敬革命先烈和艺术家前辈。音乐会以主题鲜明的革命精神、师生同台的演出团队和丰富多元的表演形式,展现学院新时代音乐教育的新方向、新品格、新气象;既是音诗画的炫丽交响,也是学院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的重要实践,更是学院美育加思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相结合教学理念的有力创新与探索。

紧接着

《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

《黄沙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保卫黄河》

《怒吼吧,黄河》

八个乐章依次上演

音乐会以独唱、朗诵、琵琶、对唱等演绎形式

带来一场全方位、多层次的音乐盛宴

感染着现场观众

歌声中激扬希望和力量

旋律里红色基因永续传承

……

第一乐章 《黄河船夫曲》

《黄河大合唱》(全本)以《黄河船夫曲》拉开序幕。《黄河船夫曲》描绘了船夫们与风浪搏击的场面,音乐充满战斗的力量,表现船夫们穿过了急流,靠近了河岸的那种欣慰;表现出中国人尽管处在艰难抗战之中,但已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第二乐章 《黄河颂》

《黄河颂》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诗人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他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用澎湃的激情热情地讴歌了黄河的宏伟气势、源远流长,对中华民族的孕育和巨大的保护作用,并表达了要学习黄河精神,铸就像它一样伟大坚强的决心。

第三乐章 《黄河之水天上来》

《黄河之水天上来》是一首配乐诗朗诵,琵琶伴奏。它吸取了《义勇军进行曲》和《满江红》的音调材料,痛诉民族的灾难,歌颂时代的英雄,是诗人进一步对黄河、对中华民族的赞美。同时也暗示着黄河或者说是中华民族将面临一场劫难。

第四乐章 《黄水谣》

民谣风格的抒情叙事曲《黄水谣》,朴素的音调优美而又平易动人。描写了奔流不息的黄河之水和中华儿女美好安宁的和平生活。主题深沉、痛苦,描写了日寇侵略后妻离子散天各一方的悲惨情景。

第五乐章 《河边对口曲》

此乐章吸取山西民歌音调,借用锣鼓伴奏的手法,形象地叙述了流亡群众的悲惨遭遇,显示了“打回老家去”的斗争决心。《河边对口曲》如民间小曲般亲切而富于乡土气息,通过叙事般的对唱形式,描摹了国土沦丧后日寇铁蹄下人民的悲惨遭遇。

第六乐章 《黄河怨》

《黄河怨》以低沉凄惨,悲痛欲绝的音调,哭诉了一个遭受日寇蹂躏、失去丈夫孩子、留下“把血债清算”的遗愿而投入滚滚黄河怀抱的妇女的深仇大恨。通过妇女的死来激发全国人民的斗志。

第七乐章 《保卫黄河》

《保卫黄河》是《黄河大合唱》中最脍炙人口的一首。这里采用了“卡农”的复调手法,给人一种此起彼伏、群情激奋、万马奔腾的艺术效果。穿插了“龙格龙”的衬词,使人感觉到抗日的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和势不可挡。

第八乐章 《怒吼吧,黄河》

《怒吼吧,黄河》是整部大合唱的终曲,也是全曲的高潮。展现愤怒的情绪、战斗的号角,坚定的节奏、丰满的合唱以宏伟的气势象征东方巨人为最后胜利发出呐喊。

返场彩蛋  全场大合唱

音乐会结束,以《保卫黄河》作为返场曲目。磅礴大气、震撼人心的民族乐章,在指挥家万义欣的带领下,台下观众,掌声不绝,与所有参演人员齐声合唱。

“黄河大合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伟大赞歌,也是学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和改进思政教育工作的生动教材。学院将持续在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上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将专业优势转化为思政育人特色,力争将学院打造成为新时代江西高水平艺术展演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奋力开创新时代艺术职业人才培养新局面。继续奏响黄河大合唱的“江艺强音”,为教育强国、文化强国建设作出“江艺贡献”。

音乐会精彩瞬间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