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江右时评:城市管理要有温度、有精度、有力度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城市管理涉及群众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关乎城市形象和品位,关乎文明城市创建,是党和政府事关民生民心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管理部门要立足“为民、便民、利民”出发点,不断提升城市治理的温度、精度和效能,为市民创造安全、便捷、舒适的生活环境。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一座温情的城市首先要有鲜明的民生底色,营造城市治理中的“人情味”。只有满足了老百姓“衣食住行、业教保医”等需求,城市的发展才更具活力;只有坚持人民至上,设身处地站在老百姓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用“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满意指数”“幸福指数”,这样的城市治理才有温度,才更暖心。近年来,萍乡市湘东区始终把人民生活幸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文明典范城市创建为抓手,从大处着眼,于小处着手,改善城市面貌,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把最好的资源留给群众,把最好的空间让给公众,为市民幸福指数持续“加码”。市容环境整洁、安全、有序,市民生活舒心便利,商贩经营规范有序,居民生活幸福指数“倍儿”高。

一城之美,在于精致;一城治理,在于精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城市“面子”和“里子”的背后,离不开城市的美誉度、竞争力和辐射力;璀璨夜色与流光溢彩的背后,离不开务实举措的支撑和保障。城市精细化管理可以让城市颜值和气质得到共同提升,可以让城市更有温度和魅力。大到规划布局,小到井盖、路灯、绿化,很多地方都考验着城市治理的“绣花”功夫,这也是提升城市治理水平的发力点。清理城市“顽疾”,规范户外广告和宣传牌设置,依法整治违规乱搭、乱挂、乱贴、乱画,设立固定摊位让流动摊贩有“家”……精心雕琢细节,在看似寻常的细节处用心用力,是湘东区推进城市治理精细化的缩影。近年来,湘东区从基础工作抓起、从薄弱环节抓起、从精细化管理抓起,对照标准、补齐短板,打通堵点、理顺机制,以绣花般的精心、细心和巧心,“绣”出文明新高度,生活环境不断改善,城市环境越来越美,城市变得更和谐、更宜居,得到了市民的大力点赞。

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是老百姓对更美好城市生活的向往,也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追求。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在浙江考察时指出,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前景广阔。城市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每个社区、每个单元的治理都是城市治理的一部分,而高品质、高水平的城市生活离不开数字化“智慧赋能”。如今,“智慧大脑”的建设,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的运用,提高了城市运转效率,增加了文明城市的智慧成色。不管是大城市还是小城市,在推进城市治理过程中,都要深谙城市治理的理念、规则、模式、手段,以法治为准绳,以科学为依托,借助科技发力,提高现代化治理效能,不断提升城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让城市变得“可知可感”,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最亮底色, 也是一座城市的最暖名片,对文明的追求是一座城市的价值彰显。城市道路干净卫生,公园游园整洁美丽,背街小巷焕然一新,市容管理规范有序……如今,文明之花正在湘东区尽情绽放。创建文明城市是一项浩大的民生工程,也是一场大考,考验着城市管理者是否有依法管理的理念和智慧管理的技巧。在创文过程中,我们要从群众实际出发,坚持为民创建,对标创建,稳步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要坚持文明创建与城市更新有机融合,加快补齐功能设施、公共服务等短板,让群众真正在创文中获益,积极参与创文,形成全民参与、全民共建的良好氛围。要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原则,完善城市治理制度体系,以制度促进落实、以制度保证实效,通过共建凝聚治理合力、通过共治提升治理效能、通过共享造福更多人民群众。(陈茜)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