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给企业慈善更多“自由空间”

在自然力量下,人力可为十分有限,但在有限的可为之中,却有许多可敬、可爱之处。近期河南洪灾牵动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手救灾捐款捐物,不少企业和个人也都从人财物力方面不断为灾区输送各种急需资源,为抗击灾情、灾后重建发挥着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公众也对社会捐赠特别是企业捐赠的慈善事业也给予高度关注,既有“鸿星尔克捐赠5000万驰援河南”的热点,也有“南昌企业周真真面粉驰援”的话题。然而在对企业公益慈善行为理解上,公众却有着各自的理解和表达。

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公益文明发展水平的快速提升,许多社会企业和企业家都加入到公益捐款事业当中,这既让我们看到灾难面前企业社会责任的多方担当,也偶然“见识”借慈善之机的恶意炒作,引起公众对慈善与营销、主动担当与道德绑架的热议和深思。

必须明确的一点,企业有大小,责任无区别。对于动辄年收百亿千亿的大企业或企业家而言,特殊情况捐款亿元甚至更多,按照简单数学比例计算而言,其实并不算多。但对于只有几千万甚至更少的企业或企业家而言,千万百万的捐款捐物那就应当算得上是难能可贵了。也许因为这个原因,非常明事理的网友才将“鸿星尔克”们送上了热搜卖断了货,才对“名不见经传”的“周真真面粉”们表示要“野性消费”。从网友的语言表达和实际行动看来,群众眼睛的“雪亮程度”就能证明一切:在企业社会责任担当方面,尽力而为的程度远远强于捐款捐物的绝对数量!

我们也要理解捐款自愿与道德绑架之间的区别。在近期“不吐不快”关于“催明星或企业捐款是道德绑架吗?”话题网络调查中,就有53%的被调认为是道德绑架,47%的被调认为不是道德绑架。认同道德绑架者大都认为捐款捐物是自愿行为,不应用道德伦理进行“绑架”约束;不认同道德绑架者则认为企业或企业家来源社会,应当反馈社会,为社会担负应有责任。实际上,企业或企业家捐款捐物的事情,法律规定上已经给出了明确的定性:捐款捐物实际上是自愿之举,是否捐款捐物是没有硬性的法律规定的。但从社会责任的担当方面看,担负起社会责任的企业或企业家,则更倾向于用慈善捐款捐物的行为表达对社会的善意和表达对社会责任的担当。从实际操作程度上看,这两者并非非此即彼、非红即黑的对立,而更多的是两者可以有共同的融通渠道。对于公众而言,或许抱有开放豁达的理解和情怀,才能让企业和企业家更好地面对慈善事业,才能更好地让社会慈善事业稳稳健健地不断往前走。

我们不妨给企业慈善更多的“自由空间”,或许更能让他们从容承担社会责任!(戴庆锋)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