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干部提升科学决策能力刻不容缓

科学决策是领导工作的重要一环,也是解决问题的“金钥匙”,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些领导干部“找不到钥匙、打不开门”的情况仍然存在。会不会科学决策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利益和各项事业发展,能不能迅速作出科学决策,以及决策能力的强弱、高低,从一定程度上说,体现着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各地县乡领导班子进行换届后,一大批年轻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有的甚至担任了主要领导,站上了更加广阔的舞台。基层工作局面纷繁复杂,服务对象多范围广,许多工作涉及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各方面知识。在位就要履职,这些年轻的领导干部面对千头万绪的工作,能不能快速提出合理意见指导执行落实,是否具备科学决策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敢于决断、善于决断,不是乱拍板、乱表态,而是要做到科学决策、快速决策,既是领导干部应具备的基本能力,更是一种勇于担当的政治品格。有的年轻领导干部面对提议的时候,故作沉稳,犹豫不决,没有自己的见解思考,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像是坐在船上,既不掌舵也不划桨,只是顺水漂流,这样不但容易让干部群众对其失去信心,丧失威信,还会影响工作推进、政策落实。出现此类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政策不熟,二是情况不明,三是担当不足。因此,年轻干部要注重加强政策理论学习,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增强担当意识,培养好的决策习惯,让科学决策能力迅速提升。

要坚持“学”字当头。不断努力学习才能为科学决策打牢基础。毛泽东同志早在1939年就指出,“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年轻干部只有加强学习,具备广博的政策理论知识和法律知识,做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才能在服务群众时有的放矢,在处理纷繁复杂的事件时临危不惧、应付自如,才能解决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的问题。

要深入调查研究。事实证明,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有深入调研,了解实际问题,把握发展规律,才能真正形成解决问题的科学决策。年轻干部在调研中只有做到“眼睛向下”“甘当小学生”,把不同职业、不同地位、不同年龄的群众都当作“可敬爱的先生”,通过真心实意地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及时就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与群众沟通交流,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做到与事实零接触,走深层次调研之路,注重调研之后的总结提升,才能真正提高科学决策的水平。

要敢于担当作为。只有勇于担当,才能敢于决策,才能敢于突破。在这个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监督无处不在。年轻干部要敢于面对质疑,多一些勇气,多一些胸怀,多一些自信,要习惯在“聚光灯”和“显微镜”下工作和生活。要敢于扛重活、打硬仗,不能因为怕群众质疑、怕问责就不敢决断、畏首畏尾,不能在质疑、困难和矛盾面前溜肩膀、撂挑子,更不能做爱惜羽毛的绅士。要把担当实干作为推进工作的最好方法,把工作当成事业来干,将事业当成责任来担,在担当作为、不断进取中凝聚决策的魄力。

年轻干部应该意识到,社会变化日新月异,各项事业发展“等不了、慢不得”,提升科学决策能力虽非一朝一夕可成,但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唯有在领导实践中不断积累决策经验,在奋斗中修炼自我,方能成长为可堪大用能负重任的优秀人才。(抚州临川 邵徽亮)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