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华(化名)是一名“90后”,大学毕业后考进某省直单位,入职3年就被选派“墩苗”担任某县乡村振兴局局长。在别人眼中,张华前途一片光明,但她自己并不开心。基层工作的难度和强度远超张华的承受力,晚上加班到深夜,她已反应迟钝,一些工作甚至需要别人代为处理。任职没多久,张华就频繁请假回家,一年有半年时间不在单位。(9月18日 半月谈网)
“墩苗”是培养历练年轻干部的重要方式。选派年轻干部到基层“墩苗”,意在“踩实”年轻干部的成长之路,让他们在艰苦环境和应对急难险重任务中增长本领、锤炼作风,一大批青年才俊由此脱颖而出。但近日却有媒体报道称,在一些地方,由于“墩苗”机制不健全,出现“选苗”摊派、担子压得过重、选派干部意愿不强等情况,导致部分干部“墩苗”变“拔苗”,有的甚至“烧苗”,值得关注和深思。
“墩苗”变“拔苗”,暴露出一些地方选人用人制度的不完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墩苗”能否取得实效,让年轻干部在基层单位锻炼成长,成为参天大树,必须根据个体间不同的综合能力水平,将不同的人安排在最合适的岗位上。如果在干部“墩苗”上下指标、搞摊派,就可能导致少数年轻干部“赶鸭子上架”。
“墩苗”变“拔苗”,也暴露了个别年轻干部觉悟不高、能力不强的原因。基层虽然条件艰苦,但也最能考验人、锻炼人、培养人,是历练年轻干部的“大熔炉”,而一些年轻干部身入基层,而不深入基层,只想到基层“镀金”,自然难以在基层学得真本领。
不让“墩苗”变“拔苗”,首先就要选好“苗”。年轻干部“墩苗”关键在质不在量,必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各级党组织要严把“选苗关”,对年轻干部的专业水平、工作能力和政治素养、理想信念等进行立体化的考核,确保“苗木”栽得上。其次是必须坚持人岗相适原则。“墩苗”是一场双向奔赴,把最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放到最适合他们的工作岗位上去,确保“苗木”长势良好。最后是要强化教育管理。对年轻干部在“墩苗”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组织上要多关心、多帮助、多引导,帮助他们战胜前进东路的艰难险阻,对确实不能胜任工作的年轻干部,要转岗或者召回,确保“苗木”护得好。
新的赶考之路“鼓角声声催征急”,急需大量优秀年轻干部扛大梁、当主角,各地要“墩苗”更要“护苗”,才能防止“墩苗”成“拔苗”。(江文)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