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丨用传承与创新“拉升”婚礼仪式感

与往年的婚俗相比,今年见诸报端的文明婚俗不少,从彩礼到婚仪再到婚宴,都更加“彩而不奢”“俭而不普”。追求精彩、注重仪式的婚俗已成“共识”,但如何让婚俗更有内涵、让婚俗更有品位,既吹劲文明新风,又继承优良传统,确实需要下一番功夫,使其有讲究,有策略。

传承发扬,让婚俗更有内涵。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中国传统婚俗千差万别,这既是中国地域文化的差别,也是各地历史积淀的差异。在当代婚俗中,尊重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让婚俗婚礼更有内涵和品位。在赣北地区,不少地方的婚俗依然沿用“跨马鞍”“拜天地”“挑盖头”“结发礼”“合卺礼”等婚俗,既隆重又传统,特别是在集体婚礼的加持下,传统婚俗更是被搬上公共平台,大放异彩。而在赣南地区的革命老区,婚礼婚俗就有纪念革命先辈、熏染红色文化的特色和内涵,这也是中国红色革命文化留给赣鄱大地的特殊情结,饮水思源、传古扬今的婚俗显得更有内涵和深意。

喜事新办,让婚俗更有创意。婚姻是人生大事,讲求喜庆欢乐、隆重热闹理所应当,以特殊仪式、场景办一场有创意、有特点的婚礼婚俗,是很多年轻人的追求。在南昌青云谱,婚姻登记大厅就设有婚俗博物馆、传统中式颁证厅以及海岛风情室外西式颁证厅,中西结合的场景和仪式为新婚夫妇“拉满”婚姻登记仪式感,不少新人甚至跨区办理婚姻登记。而在全省移风易俗试点县的景德镇浮梁,婚俗之中“婚事从新”就有“栽种一棵同心树,捐赠一笔希望款,恪守一份纯真情”的倡导和做法,不少年轻人都认可并参与其中。从婚俗仪式到婚俗做法,喜事新办更多的是讲究创意,这也让婚俗仪式更具隆重感、喜庆感,有更多的“市场”认可度和满意度。

群众参与,让婚俗更接地气。婚俗讲求热闹,因此就有“闹婚”之说,但与以往相比,近年来的“闹婚”明显就更加文明、更加温和,也更加有品位。“婚闹”到“闹婚”的回归,实际上是民众对“恶俗”的集体抵制和反思,移风易俗新风凝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各地通过文艺演出、送戏下乡、电视节目等形式载体,把优良婚俗观念做法传导到老百姓的思想观念之中,让移风易俗在群众心里扎了根、起了效。

好的婚俗需要创意,更需要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才能让婚礼充满仪式感,喜庆而温馨,既饱含文化自信,又充分展现文明新风尚!(戴庆锋、虞越)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