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时评丨“唯过程主义”要不得

近日,半月谈网发表了《追求“干过了、不担责”,“唯过程”虚风伤害了谁》一文,引起热议。文章提到,一些地方在强调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的同时,还提出了“过程导向”,且在基层治理实践中,由于过于强调其中一方,反而相互干扰,在“唯结果主义”之外,滋生出“唯过程主义”虚风,导致一些“灰犀牛”风险在基层扩散。

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唯过程”虚风渐长,会助长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之风,影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唯过程主义”需要得到遏制。

工作中“过程”很重要,它让我们对工作有了更精细的提前谋划和安排部署,是我们达到目的重要前提。然而,“有过程”和“唯过程”有着本质区别,“有过程”说明仍然重结果、重实绩,而过程只是完成工作所需的手段;而“唯过程”则把重心放在了过程上,不注重结果,过于强调“过程”,就会出现工作中过度留痕、过度留痕的情况,一旦“唯过程主义”之风盛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之风就会随之而来,广大干部不可避免地就要把时间精力花在“过程”上,“结果”就会被淡化,导致干事环境“空转”,看似忙里忙外,实则忙不出实绩。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部分干部政绩观扭曲,工作中喜欢走形式、使虚力,把这些容易看得见的“表面工程”当作政绩来源,不注重从为人民办实事、解难题中获得实绩。同时,也表现出一些干部担当精神不足,为分解任务层层开会,层层稀释责任,会开了、文件发了、任务布置了就是工作干完了,不把精力放在具体落实上,实质上就是不担当、搞形式。另一方面,频繁开展的一些督导检查,在督导检查过程中把重心放在了“痕迹”上,忽略了工作的实际成效,督查的重点在“过程”,致使基层干部不得不重痕重迹,不得不把时间精力放在督查、检查组需要的各类台账资料上。此外,容错纠错机制作用发挥不明显也成为其中重要原因,“干得多错的多,干得少错的少”“不干就不会错”等错误思维束缚着干部的手脚。

针对这些问题,必须“靶向”定位问题,精准一一破解。基层干部要补足“精神之钙”,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目标导向、过程导向相统一,把精力时间放在为民服务中去,多一些脚踏实地的实干,少一些虚劳。各级部门要少一些无意义的督查检查,在督查检查过程中要能深入群众、深入项目一线,从群众的口碑中评论工作成效,从群众反馈中获取调研成果,杜绝“唯材料”“唯痕迹”的督查方式,让真正干实事的干部有底气,扭转“唯过程”的不良导向。同时,要完善容错纠错机制,宽容那些在改革创新、实干担当中出现失误的干部,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着力破解瞻前顾后、畏首畏尾的现实困境。

总之,“唯过程主义”要不得,但我们必须清楚造成“唯过程”的原因,找准问题结痂对症下药,让工作切实落地,收获实绩和成效。(陶国芬)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