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门前摆放的四色垃圾桶、宣传引导标识随处可见、一次性用品“消失”不见了……在全国两会驻地,一个个这样的新变化提示着大家,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已经实施,两会驻地正带头践行,引领分类新风。
目前,北京正在全面实施生活垃圾分类政策,明确单位和个人是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责任主体,对个人违法投放垃圾的行为,实行教育和处罚相结合,并要求餐馆、旅馆不得主动提供一次性用品。时值全国两会,各地代表委员相聚北京,在忙碌的会议期间,亦在会议中心的引导下,亲身践行生活垃圾分类,体验到由此带来的益处,从而加强环保观念,将其融入日常生活里。
源头减量是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的关键环节。北京会议中心驻地按照要求,客房内不再提供一次性用品;会议区设置分类垃圾桶,张贴垃圾分类宣传海报,并减少一次性垃圾袋、纸杯、杯垫的使用;餐厅倡导大家践行“光盘行动”,食材边角料和剩余的半成品进行加工利用,减少食材浪费。这些垃圾分类措施,均可达到促进节约资源、降低消耗、引导绿色消费的效果,不仅减轻了会议中心的负担,也受到客人的支持和喜爱,说明措施得当,值得全面推广。
生活垃圾分类功在当下,利在千秋,乃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之路。目前,我国居民消费水平逐渐提升,各地生活垃圾总量逐年增长,给环境带来很大的污染压力,亦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急需对生活垃圾采取分类管理,将可回收资源挑拣出来重新利用,让厨余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分类处置,以降低垃圾总量。从北京会议中心驻地的实践看,厨余垃圾量减少93%左右,说明垃圾分类效果显著,极大减轻了后端环节的负担。
目前,全国各地相继制定了垃圾分类制度和时间表,部分省市已经进入实施阶段。从实践经验看,市民有一个认知和接受的过程,很多人不了解生活垃圾分类的意义和方法,最初往往有些抵触心理,需要相应的引导和教育,宣传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掌握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方法,并提供实际操作指引。在初期实践过程中,需要配备大量的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进行监督、引导、宣传教育,以帮助市民尽快熟悉流程。
生活垃圾分类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需要从上至下统一观念,培养共同行动的习惯。在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亲身实践垃圾分类,有助于巩固认知,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并从中吸取先进经验,进而将好的方法带回去,身体力行做环保志愿者,主动在各地进行宣传推广,以代表委员的权威身份地位,引领更多市民效仿、跟进,从而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更好地实施,让环境变得更美好、更舒适。
江德斌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