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时评丨70岁老人6小时没等到一辆公交,这也是民生问题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小张的外婆70多岁,前几天去一个公交站坐车,站牌上明明写着“6:20-18:30”,可老人从中午等到下午,6个小时,愣是没有一辆公交车开过来。小张后来一问才知道,公交站牌写6点到18点,实际只有首末班车。

后面,公交运营公司回复说,由于乘客很少,很多路线已经减运,只有首末班车。这让人不禁联想到,曾引发热议的“商丘公交车停运事件”。以前随处可见的城市公交风景线,如今却风光不再,数量变得越来越少,有些路线减运甚至停运,引发了诸多不便,值得深思。在我看来,信息化时代,出行越发便利,但更不能把老人遗忘在城市发展的“快车道”上。

公交减运,城市交通进程的一个“条件反射”。如今,越来越多的城市建立了地铁,私家车也越来越多,甚至路上随处可见的共享单车,让曾经的乘坐公交上下班的场景变得不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用最新的出行方式,而一些老年人则因为乘坐习惯和对新交通工具的不熟悉,而继续以公交出行为主。这就形成了一个较大的矛盾:乘公交的人越来越少,很多公交运营公司生存举步维艰,不得不改变策略,由此过去几分钟一趟的短途车次,变成了“大长途”,给需要出行的人带来极大的不便。

毫无疑问,公交的便捷性和灵活性,对于服务市民尤其是老年人群体,依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生存和发展之前,往往很难抉择。必须明确一点的是,公共交通出行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城市综合实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本身就是带有公益性质,也是民生事业。因此,很多地方的政府部门进一步纾困解难,确保市区公共交通正常运营;公交公司也改进服务理念,优化路线、调整路线,甚至开设公交旅游专线,以满足乘客出行需求。

公交车是城市的重要交通工具,也是城市文明的“流动窗口”。无论在城市的哪个角落,我们基本都能看见公交车的身影,这也说明,公交车还远没到退出历史舞台的地步,只要有出行需求,公交车就必须准点在场。新闻中,老人家等了6小时,没有一辆车到来,这是一种交通出行缺位的信号,也是城市管理者需要看到的民生问题。相关部门要持续深化认识,迎难而上,尽心尽力,增加运营车辆,提升线路运力,让乘客满意。同时,也要畅通渠道、健全机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树立目标导向,推动公交公司降本提效。(今视频评论员)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