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1万贫困人口脱贫,剩余7个贫困县全部达到摘帽条件,剩余387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发生率有望降至0.27%……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列举的这组数据意味着,2019年,我省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精准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打赢的三大攻坚战之一,也是必须跨越的重要关口。如何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实现同步全面小康?出席省两会的代表委员分享了他们的观点。
推进产业扶贫,激活脱贫攻坚持久动力
选准蔬菜产业作为主导产业,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省人大代表、信丰县西牛镇曾屋村党支部书记曾梓清带着村民建立蔬菜产业基地,几年前便帮助曾屋村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
“发展产业,是激活脱贫致富内生动力的关键一招。”说起曾屋村的蔬菜基地,曾梓清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蔬菜基地项目启动后,不仅曾屋村全体贫困户入股合作社,享受每年固定分红,还有序推动了周边村的产业发展和贫困户脱贫致富。”
靠大联强,引进蔬菜产业集团,合资成立农业公司,如今曾屋村万亩蔬菜基地不仅让村民富起来了,村集体经济也不断壮大起来。“实践证明,大力发展产业,建立‘造血’机制,有助于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这两项工作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在曾梓清看来,打赢脱贫攻坚战,除要落实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支持、综合保障扶贫等措施外,还要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短板,不断增强“三农”发展动力活力,切实发挥好“三农”压舱石作用。
“增强‘三农’发展活力,助力脱贫攻坚,也有不少障碍要克服。”在曾屋村发展大棚蔬菜的过程中,曾梓清看到了设施农业既有市场风险,也有自然风险的事实,“要全面提升产业扶贫质量水平,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支撑。”
凝聚社会力量,共同打好深度贫困歼灭战
刚刚过去的2019年,对于修水县来说,意义重大。这一年,修水县全年减贫6140户23219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55%,全县133个贫困村(含21个深度贫困村)全部退出。
省人大代表、修水县县长张林介绍,近年来修水县聚焦脱贫攻坚,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加快补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截至目前,修水县累计投入脱贫攻坚资金46亿元,实现21571户84609人脱贫,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就业扶贫、推动深度贫困村脱贫等方面成效明显。
“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坚持‘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完成剩余9.6万贫困人口脱贫。”张林表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必须调动多方力量,尽锐出战、越战越勇,朝着最终目标奋力冲刺。
越接近目标,挑战越严峻。当前,全省脱贫攻坚虽取得决定性进展,但是尚未脱贫人口中,长期患病者、残疾人、孤寡老人等特殊困难群体和内生动力不足的较多,属于贫中之贫。只有打好了这场深度贫困歼灭战,才能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全面完成。
围绕接续推进减贫工作,着力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省工商联提交了《关于推进江西民营企业助力脱贫攻坚的提案》,建议构建“政企村”三方沟通协调机制,推进“商会+贫困户”模式,提升精准扶贫的可持续性。
提案认为,可依托商会拥有行业资讯资源的优势,结合脱贫产业,科学谋划脱贫地区行业转型发展的准确定位。例如,发挥商会管理、技术等专业咨询的优势,促进和帮助企业结合脱贫地区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技术和管理创新,降本提效,形成产业竞争力。同时,利用商会行业公共服务平台的优势,为脱贫地区企业提供便捷化行业服务,使其加快产业发展步伐。
补短板强弱项,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
对于扶贫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省政协委员、萍乡市政协副主席陈朝清作了相关调研。他认为,要根据当地资源禀赋因地制宜推动扶贫产业发展。在有条件的地方要依托现有资源培育本土产业,在扶贫产业选择上要综合考虑当地情况,避免遍地开花;在没有条件的地方,要转变思路,加强兜底保障,不能片面强调产业项目全覆盖。
“另外,还要重点做好产业服务指导。”陈朝清说,把工作重心转向加强改进管理服务、建立完善体制机制上,通过设立产业引导基金、加强工农实用技术培训、开展电商知识进农村等举措,有利于增强贫困地区“造血”能力,让产业扶贫工作走上良性发展轨道,也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近年来,全省上下坚持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全面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聚焦重点,精准施策,一批贫困县、贫困村纷纷脱贫摘帽,脱贫攻坚取得明显成效。陈朝清坦言,进一步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还有不少补短板、强弱项的工作要做。
考虑到部分脱贫群众自身造血功能不强,对扶贫政策和扶贫资金有依赖,存在返贫可能性,陈朝清建议,完善贫困户信息等扶贫数据的动态管理工作,同时建立返贫预警监测跟踪机制,及时做好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帮扶。
“可以探索建立防贫返贫监测预警指标体系,依托卫健、医保、应急管理、公安交管等部门加强对重点人群的监测预警,做到早发现、早纳入、早干预。”陈朝清说,开展脱贫成效跟踪监测工作时,可建立省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脱贫户监测系统,加强返贫信息动态管理,实现“脱贫即出、返贫即入”。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