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于“走出去”,实践方能出“路子”

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挂职副书记李高,在13日的人民日报上发表了名为《在田间地头找准路子》的文章,用亲身经历,分享了在挂职期间开展扶贫工作的努力和收获。(1月13日 人民日报)

作为“外来”的扶贫干部,用自己的长处撬动当地优势,再结合资源和需求,才能找到真正的发展路径。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现实中,有不少党员干部选择在文字材料中、沉思于电脑前、跺步于办公室内去寻找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主动深入基层调研,进村入户与群众交流的时间却很少,甚至没有,完全忘掉了实践和基层这最好的课堂、人民群众这最好的老师。

“扶贫嘛,只要找到合适的产业,致富能有多难。”至今,这位挂职副书记还记得自己初去时的踌躇满志。然而,没多久,现实就浇了一盆冷水。原来设想的帮扶项目水土不服,无法落地,从踌躇满志至一盆冷水浇头。想建树一番作为,却心有余而力不足,使得理想、抱负成为空谈。

对于党员干部来说,谋事创业务,必要牢记“实践出真知”的道理。而坐在办公室里,想不出鲜活的点子,无法做到看得清、摸得准,也无法出成绩、见成果。

“坐办公室想不出鲜活点子,不如去田间地头找准路子”,一则扶贫干部的亲身经历,却为广大党员干部谋事创业、干好工作带来了经验、启发和教训。把想法变成行动,把理论转化为实践,让努力作为开花结果,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难题。

勤于“走出去”,既是党员干部工作方法的改变,也是工作作风的转变,还是工作能力提升的过程。“走出去”,要做到身心俱入、学用结合,既会发现问题,更要解决问题,切不可走了就完了、看了就算了。

说一千道一万,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坚守为民初心、转作风促政风,要真正把基层作为不断提高能力的课堂,把人民群众视为成长进步的老师,勤下基层,融入群众,从人民群众身上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在实践中为人民群众带去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白文福)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