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昌县“三字决”打好疫情防控战
都昌是劳务输出大县,常年外出务工人员超过20万人,与武汉等地地理位置相近,人员往来密切,疫情防控任务重、压力大。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要求,都昌县高度重视,尽早尽快部署,落实落小措施,紧抓“防”字不放、“救”字不怠、“护”字不松,实行“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工作成效显著。截止目前,全县共累计确诊病例12例,经过精准救治、精心护理,已治愈出院11例,其中在都昌县定点医院接受救治的5例确诊患者已全部康复出院,治愈出院率达100%。
“三早”布实“防”字网
都昌坚持抓早抓实,打有准备之仗,部署早、准备早、落实早,“疫”风而行,织牢防控网络,为实行最有效的医疗救治打下坚实的基础。
1.部署早。早在1月17日开始,都昌县就提前谋划、密集调度,推进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相续召开了联防联控、救治培训、疫情防控等工作会,开展了医疗机构调度、部署救治工作。在1月22日全省启动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一级响应以前,就成立了疫情防控指挥部,出台了防控应急预案和联防联控工作方案。在1月24日,就加强防控工作,提出了最严格的全面排查、最果断的监测措施、最有效的医疗救治、最彻底的宣传引导、最严厉的责任落实“五最”工作要求,并在全市率先向市民发出了防控工作“九个禁止”、群防群控“九项措施”号召,及时有效阻止了群众正月走亲访友等感染高危行为,连发6条交通管制公告,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流动,有效避免了因群众集聚而产生的交叉感染的情况发生。
2.准备早。为准备好医疗救治的特殊战场,都昌县于1月19日就制定了诊疗规范流程,建立了预诊分诊制度和物资储备准备。1月16日就组建起了了会诊专家组和两个梯队的隔离病区医疗救治专家组,确定了定点救治医院,在1月23日24小时内,按非典防护标准在县中医院建设成了临时的隔离专用病区。在1月25着手建设城北医院隔离医院,并在36小时内建成并交付使用,保障了确诊病例的及时隔离救治;随后,又租用了天海酒店作为集中留验点,用于收治密切接触者,创造了疫情防控“都昌速度”。
3.落实早。1月27日都昌县在全市率先发动所有公职人员签订防控承诺书,发动一切可以发动的力量,深化摸排防控工作,向全县党员干部发出了《致全县党员的一封公开信》,实施“党建+联防联控”“党建+社区网格化”管理机制,在城区抽调100名镇村党员,147名县直单位党员,对城区18223户居民开展“地毯式”走访摸排。在乡村组建联合防控工作小组,实行乡、村、组三级责任到人、分工负责的包保责任制,采取“人盯人、一对一服务”的全域网格化管理,深化排查、管控、救治等各项措施,做到摸排实、管控严,对发热患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三化”拉紧“救”字弦
都昌县把救治好每一位感染患者作为疫情防控的底线,坚持医者先锋化、防治规范化、中药特色化,全力做好医疗救治,确保重症病例无一例死亡,救治出院率最早实现100%。
1.医者先锋化。自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全县广大医务工作者,在防控战场上勇于担当、挺身而出,全县90%的医护人员主动请缨,向医院党组织递交了“请战书”,按下鲜红的手印,在疫情面前,用行动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医务人员一穿上隔离衣,就坚持少喝水、甚至不喝水,为节约防护服,坚持不上厕所,当班24小时内,尽量“衣”不离身。 正是医务工作者们的无怨无悔、尽职尽责、无畏艰苦,扛起医者的使命,用爱心诠释医者仁心、用满腔真情守护群众安康,使得全县医疗救治成绩领先。
2.防治规范化。都昌县坚持打科学诊治之仗,切实规范诊治程序,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培训制度,培训总人次达6800余人次。1月19日部署了全县各医院加强发热门诊工作,在4个县直医疗机构和23个乡镇卫生院设立了发热门诊,实行“首诊负责、属地管理”原则。最早制定了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报告标准和转诊标准,科学的发热患者转运流程图。全县发热患者的专用车辆由指挥部统一调度,转运接线电话24小时待命,弹性调度和分流发热患者;建立了4个诊疗流程,在乡镇卫生院发热门诊实行分诊,杜绝群众盲目前往县级医院就诊,对发热患者,实行集中留观;对疑似病例,实行单人单间集中隔离治疗;对确诊病例,实行集中收治;对密切接触者,实行集中隔离观察,做到科学有序,高效诊疗。
3.中药特色化。发挥全国基层中医药服务先进县的优势,都昌县在疾病的治疗上高度重视中医治疗,建立了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中医专家组,在发热留观、疑似和确诊患者中,中医药治疗使用率达100%,对疾病的病程、转归和预后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全县确诊病人平均住院日12.6天,有效的减少重症病例发生,缩短了病程,提高了治愈率。并组织县内中医专家制定了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中医药方案,发挥中医药特色,通过向市民推荐预防中药处方、推广中医疗法和免费配发中药防感香囊等,积极进行预防干预。
“三好”打牢“护”字结
为降低疾病传播风险,都昌县打牢防护结,筑好防线、管好对象、建好机制,最大限度保证就诊环境安全、医护人员和就诊人员安全,确保无任何交叉感染情况发生。
1.筑好防线。严密筑牢抗疫四道防线,做到特殊时期,不讲人情、不讲效益、只讲安全。加强体温检测防线,在门诊大厅和进入诊室前各测量一次体温,把所有的发热病人彻底控制在发热门诊就诊。提升防护等级防线,对门诊、急诊,放射、心电等科室实行二级防护,对隔离留观病区实行三级防护,停用中央空调,严防交叉感染。减少人员在岗防线,实行弹性排班,门诊仅保留内科、外科、儿科等诊室,内镜、口腔、五官等执行急诊,减少在岗人员;规范管控患者防线,针对发热病人一律引导到发热门诊就诊,对发热留观全部进行血常规、CT筛查、病原学检测,做到应检尽检,确保可疑病例不漏诊、疫情不扩散。
2.管好对象。严格落实“一患一医一室”的要求,对医院挂号、收费和取药窗口等人员密集的场所,在就诊高峰期,安排专人负责维持秩序,排队患者或家属前后左右的距离不少于1米,避免有扎堆现象,切实做到有序侯诊、有序就诊。严格落实“一患一陪一证”的陪护要求,减少患者家属探视次数,降低医院感染的风险。建立全县医疗救治队伍梯队,集中人员分批上阵,集中人力物力打好防控阻击战,针对岗位特点和风险评估结果,开展主动体温、呼吸系统症状等健康监测,采取多种措施,保障医务人员的健康。
3.建好机制。为实时掌握全县发热病人动态,都昌县及时建立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日报工作群”,各设置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均安排了专人负责,做好了“有疫情立即报告、无疫情按时零报”的工作机制,为及时掌控全县发热病人情况提供了依据;建立起发热病人信息动态监测和定期分析机制,实时掌控全县发热病人分布情况;建立了定点医院与各乡镇之间的协调和共享机制,特别是注重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发病地的管控力度,为疫情防控指挥部科学防控提供了决策依据,确保了重点地区、重点人员在可防可控范围之内。(来源:都昌县委改革办)
(都昌县融媒体中心供稿)
请输入验证码